当代汉语对方言量词的吸收和发展——以“间”和“把”为例
摘要:以“间”和“把”为例,讨论了当代汉语对方言量词的吸收问题。就当代汉语来说,由于吸收了方言量词而丰富了量词系统,也使得新吸收的量词与原有量词形成了某种程度上的交融,由此而使得原有量词在意义和使用范围等方面都发生了新的变化。
关键词:当代汉语;普通话;方言;量词
在普通话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从各地方言中吸收大量的养分,其中吸收最多的是词汇,而由此带来的变化大致有以下2点:
一是使得方言中的某一成分扩大了使用范围,而随着使用范围的扩大和使用频率的提高,又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变化。
二是丰富了普通话的表现形式,新吸收的形式与原有的形式还会形成某种程度上的交汇融合,由此也使得原有的形式产生了新的发展和变化。
当代汉语普通话对方言量词的吸收,就比较充分地体现了上述两点,特别是第二点。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以物量词“间”和动量词“把”为例,来进行说明和讨论。
先看物量词“间”。
《现代汉语词典》对量词“间”的解释是“房屋的最小单位”,所举的例子是“一间卧室”“三间门面”。这当然是普通话的用法,“但在粤方言区,‘间’与‘所、座、家’几个量词是混用的,把‘一所学校’‘一家工厂’‘一座酒楼’常说成‘一间学校、一间工厂、一间酒楼’”1。
其实不仅是在粤方言区,在整个海外汉语中,“间”的使用范围都比普通话要大2,比如以下是台湾“国语”中的几个例子:
(1)前方出现一间幼稚园的招牌。(爱是永不止息)
(2)这样冷酷的叶柔伊,在这间大企业中,不知打退了多少人的心恋。(梦幻红颜)
(3)这城市有一间著名的音乐学院。(爱情使者)
(4)当她进入那一间航空公司的办事处时,那个已不见多时的私家侦探,又再出现了。(爱情使者)
长期以来,普通话的量词“间”都是在“房屋”的范围内使用,但是进入新时期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间”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这当然是因为方言(包括港台“国语”)的影响,或者说是普通话对方言形式的吸收。到目前,“间”能够搭配使用的名词已经相当多了,例如:
(5)钱康坐在一间幽暗、几乎没什么客人的咖啡厅里又吃又喝,边吃边往窗外行街头张望。(王朔无人喝采)
(6)在“七一”严打前,那间店里有数不清的三陪小姐。(宁财神作品集)
(7)襄阳路上随便哪间铺子里的小首饰都比它标致万倍,件件不超过五十块。(上海人的幸福生活)
(8)李飞,年仅30岁,却是一名老谋深算的“包税”专业户,他在深圳开设了一间深圳新泰进出口公司。(人民日报2004.1.5)
(9)2004年,花旗以27.3亿美元在韩国买了一间银行。(21世纪人才报2005.1.20)
(10)(吐瓦鲁)全国人口仅约一万人,只有一条小型飞机的跑道,全国只有一间饭店,而且仅有三十个房间。(国际先驱导报2005.1.21)
我们见到的可以与“间”组合的名词还有以下一些:
厕所、公厕、咖啡馆、理发馆、旅馆、大院、酒吧、网吧、漫画吧、作坊、舞厅、游戏厅、餐厅、餐馆、饭店、吊脚楼、写字楼、酒楼、影楼、珠宝店、职业高中、店铺、法庭、豪宅、乙炔加气站、宫殿、医院、电影院、厂房、工厂、工场、企业、商铺、商店、超市、小户型、网站、祠堂、语言学校、小教堂、米店、专卖店、古玩店、火锅店、公寓、肉铺、杂货铺、锅炉房、建筑物、锁行、车行、商行、按摩中心、事物所、营业所、幼儿园、亭子、孤儿院、剧院、博物馆
在与上述名词组合时,“量”表示的几乎都不是“房屋的最小单位”的意思,它只是一个意义相当虚化的,与普通话原有的“座、家、所”等相当的个体量词。
这样,普通话中表示与处所、单位等的量时,除了原有的“座、家、所、个”等,就又多了一个“间”,并且,由于后者比较有“新”意,所以使用频率也在提高,在目前已经“挤占”了原有量词的部分空间。比如,我们分别就“一个/座/间厕所”和“一个/家/间网吧”为关键词,检索了1995~2005年这10年的《人民日报》,所得结果如下:
一个厕所:18 一个网吧:9
一座厕所:4 一家网吧:25
一间厕所:6 一间网吧:3
此外,我们还在百度搜索引擎上就“一家/座/个/所/间电影院”和“一所/家/座/间医院”作过同样的调查,所得结果如下:
一家电影院:15600 一所医院:693000
一座电影院: 1280 一家医院:244000
一个电影院:28700 一座医院:3050
一所电影院: 54800 一间医院: 10300
一间电影院:94900
此外,作为一个新的表量形式,“间”丰富了表达的手段,也提供了新的选择形式,而这在表达中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比如以下一例:
(11)此庙于1930年为政府收购,1949年重新修整,后来又陆续在庙旁增添了一个“中国花园”、一座“古绣堂”和一间小型博物馆。(人民日报2004.12.17)
按,此例分别用了“一个”“一座”和“一间”3个数量结构,既避免了重复,又有某种新意(比较“一间博物馆”和“一所博物馆”),正可谓一举而两得。
下面总结一下上述的语言事实:由于引进了方言中的“间”,普通话原有量词“间”的表义和使用范围大大拓展,使用频率也大大提高,从而实现了由“旧”到“新”的转变。
有上述发展变化的并非只有一个“间”,与此相类的还有“档、粒、只”等。
如果说,当代汉语对方言量词“间”的用法更多地表现为吸收的话,那么以下将要讨论的动量词“把”则更多地表现为吸收后的发展。
“把”在普通话中既可以作为物量词,也可以作为动量词,后者用于手的动作,如“拉他一把”“帮他一把”等,而在北京话口语中,“把”还可以用为计量动作行为次数的专用动量词3,十几年前,随着由王朔小说《过把瘾就死》改编的电视连续剧《过把瘾》一炮走红,“过把瘾”或“过把……瘾”就成了一种非常流行的形式,时至今日,风头依然不减,例如:
(12)沈阳:60万人玩雪闹山过把瘾 (新华网2005.2.13)
(13)(袁世凯)当了大总统,还过了一把83天的皇帝瘾。(燕赵都市报2005.2.16)
不仅如此,在这样的形式以外,动量词“把”也很常用,例如:
(14)想发泄一把吗?跳街舞吧(中国体育报2003.12.23)
(15)如果说这也是一种的赌命,我还真有兴趣认真的赌一把。(法制晚报2005.2.5)
(16)但是许多网友却质疑为何央视就不肯承认春晚有广告呢?于是有偏激网友旧中重提“涮”了一把春晚。(中国新闻网2005.2.16)
(17)这天,从小在南方长大的他哪几个朋友一起跑到了北京的南山滑雪场,头回体验了一把滑雪的刺激。(中国体育报2005.2.16)
由于较长时间的高频使用,“把”的使用范围已经比在北京话中拓展了许多,不仅用于动词,也可以用于形容词,例如:
(18)春节黄金周我市美容美发行业火了一把。(海口晚报2005.2.16)
(19)他的家族条件并不好,去年情人节为买了一套高档化妆品后又云咖啡厅“浪漫”了一把,结果剩下的大半个月他只能每天吃方便面。(今晚报2005.2.16)
(20)正在广州黄村基地冬训的国家女子曲棍球队,就在宝贵的一天春节假日中,着实地快乐了一把。(中国体育报2005.2.16)
(21)孙国伟…..因此自己也“奢侈”了一把,上工地旁边的北辰购物中心买了几件棉衣,办了点年货。(北京日报2005.2.16)
有时,在述语与“把”之间,还可以加一个不表趋向的趋向动词“上”,例如:
(22)不少市民赶着搭上了这量后“一班船”,赶到燃放点和家人一起尽情地“疯”上一把。(龙虎网2005.2.14)
按,本文的标题是“南京烟花爆竹有限解禁最后一天:南京又‘疯’一把”,二者可以比较。类似的用例再如:
(23)辛苦工作了一年的建设职工终于能够坐下来,痛痛快快地玩上几把扑克。(大连日报2005.2.8)
(24)考虑到自己家境贫寒,小兰表示愿意“赌”上一把,并于近日与杨先生签下了合同。(齐鲁晚报2005.2.18)
按,此例可以与例(15)相比较。
总之,相当于“次”的专用动量词“把”借由流行的影视作品而从方言进入普通话(这在当今是比较多见的一种现象),使得普通话原有的动量词“把”由单义变为多义,而与原来方言中的使用相比,至少发生了以下几点变化:
第一,使用频率大大提高;
第二,用法丰富,超出了原有的使用范围;
第三,语体风格变化,由纯口语变为口语、书面语都可以使用。
方言动量词“把”的引进和发展为一向变化不大的普通话动量词及其使用带来了新的活力因素,而这也成为当代汉语普通话对方言量词吸收和发展的一个典型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