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现代汉语量词的显现与潜藏

摘 要: 结合现代汉语史的理论和方法,以语言潜、显理论为依据,对现代汉语量词的潜显运动进行考察和分析,讨论以下三个问题:量词的显现,量词的潜藏,量词 “显 -潜 -显 ” 的变化,对造成上述变化的部分原因也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 现代汉语;潜显理论;现代汉语史;量词

早在十年前,王希杰先生指出,语言可以分为显语言和潜语言两个层次,前者是我们所听到的和所看到的一切行为经验事实的语言现象的总和,后者则是指在此之前,没有人说过的,我们并未听到过和看到的,但我们清醒地意识到它实际上存在着,随时准备破门而出为我们的社会交际活动服务的那些现象。1 于根元先生说:“语言的要素、成分在交际中潜 -显 -潜的轨迹,形成了语言结构相对表态和相对动态结合的层次。”2 “语言的潜、显是处于运动中的,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潜、显与显、潜构成一个链条,不断地循环运动下去。”3

把语言潜、显理论与我们所提出的 “现代汉语史 ” 的理论和方法结合起来,4 来考察现代汉语量词我们发现这是一类有明显的潜、显运动过程及规律的一类词,因而也是非常有现代汉语史内涵的一类词所以无论从理论探索的角度还是事实发掘的角度来看,都很有深入考察的必要。

一、量词的显现

所谓量词的显现,就是由潜语言现象变为显语言现象的过程及结果,具体地说,就是在现代汉语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以前未见使用的新的量词。

(一) 新的量词小类显现

这里的量词小类,主要是指复合量词,而复合量词还包括一些不同的更小的类,这些不同小类显现的时间也有所不同。

据关英伟的研究,复合量词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表示相乘关系的 “积 ” 式复合量词,如 “人次、架次、吨公里” 等,第二类是表示相除关系的 “商 ” 式复合量词,如 “千米/小时、立方米/秒 ” 等,第三类是表示相加关系的 “和” 式复合量词。5 以下,我们就以此为线索,来进行考察和叙述。

1.“积” 式复合量词

主要有以下一些:

人次、人份、人年、架次、班次、台次、台时、批次、辆次、艘次、人海里、人公里、吨公里、吨千米、吨海里、吨平方米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不少语法论著都注意到这一现象,比如张拱贵先生曾提到两种 “新结构的复合词” 其中的第二种就是 “架次、吨公里” 这样的形式;6 孙常叙先生也说:“随着事物的发展和认识的加深,以及与之相应的统计学上的进步,最近几年来,在汉语词汇里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附注单位附注造词” 所举的例子有 “架次、人次、吨公里” 等;7 而黎锦熙、刘世儒二位先生也谈到这个问题: “最后请注意新时代一切事物都要走向科学化,量词也在其内,这是量词的新趋势” 下边谈到的就是复合量词,举的例子也是 “人次、吨公里” 等。8

这类量词中 “非传统” 的法定计量单位连用的形式显现的时间最早,比如前引几个人都提到的 “吨公里” 在现代汉语第一阶段 (1919-1949) 就有用例:

(1) 西南公路运价,每吨公里增加十五元。( 《中央日报》1944-10-21)

这种形式应当不会是汉语的自源形式,而是由对译外语中的相同形式而产生的,比如英语中与 “吨公里” 完全对应的形式是 “ton-kilometer” 用例如:

(2) Data on average annual revenue per ton-kilometer from 1983 to 1996 was obtained from the Research Department at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网上下载)

再比如,1936年版的 《辞海》“呎” 字条下收了以下两个词:

【呎磅】(Foot pound),物理学名词,英制计功之重力单位也。以一磅之力,作用于物体,使其作用点移动一呎之功,称为一呎磅。

【呎烛光】(Foot-candle) 物理学名词,英制表照度之单位,即一烛光对一呎之距离所生之照度也。如百烛光对于一呎远处所生之照度为百呎烛光,对于二呎远处为二十五呎烛光,十呎远处为一呎烛光。

由汉语传统量词组合而成的复合量词如 “人次 ” 等,应当是在前一形式的基础上类推产生的,具体时间大致是在现代汉语的第二阶段 (1949-1966),也就是上引孙常叙先生所说的 “最近几年”。

2.“商” 式复合量词

这一类词不多,它们的 “专业性” 相当强,因而使用范围狭窄,例如:

千米小时、千瓦小时、秒立方米、秒公方、安培小时、伏特安培

这应当是一种他源的形式,比较以下两例中 “cubic meter/h” (立方米/小时) 和 “kilowatt hour” (千瓦小时),这一点就非常清楚了:

(3) It will adopt the type of sleeve shaft centraldriven scraper when the handling volume is below 600 cubic meter/h or the pin teethdriven scraper when the volume is over 800 cubic meter/h.(网上下载)

(4) If electric power costs 10 cents per kilowatt hour the cost of running the heater for 10 hours is… (网上下载)

3.“和” 式复合形式

严格说来,这一类还不是量词,而只是量词临时的复合使用。这类形式似乎最多,但是具有组合上的不稳定性。关英伟把它们归纳为以下两种类型:

一种是 “个体量词 +个体量词” 如:

台 (件)、台 (架)、台 (条)、台 (辆 )、头 (只 )、头 (匹 )、篇 (首 )、篇 (幅 )、张 (幅 )、首(幅)、幅 (方)、幅 (件 )、封 (件 )、封 (张 )、个 (封 )、件 (个 )、口 (个 )、处 (个 )、件 (具 )、项 (条)、盆 (株)、间 (孔)、间 (个)、出 (折)

另一种是 “个体量词 +集体量词” 如:

如 (套)、台 (组)、件 (套)、件 (组 )、篇 (组 )、篇 (部 )、卷 (集 )、幅 (组 )、组 (张 )、册(套)、部 (册)、间 (套)、株 (丛)

就形式而言,这种组合也有两种,一种是后一量词加括号,这种形式比较多见;另一种是后一量词不加括号,不及前一种常见。

刘世儒 (1965) 注意到,早在魏晋南北朝时,就出现了量词连用的形式,他举的例子如:

(5) 计得……牛、马、驴、骡、驼十万头匹。( 《世说新语·雅量》注引 《续晋阳秋》)5

我们在宋代的语料中也看到了以下的用例:

(6) 每岁共银绢各二十五万匹两。( 《三朝北盟会编·绍兴甲寅通和录》)

但是,这种形式在整个近代汉语及现代汉语的前三个阶段都很少见到,它的大量显现和使用,是第四阶段 (1978年至今) 的事情,所以我们趋向于认为这是一种在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的临时复合量词。

4.“和 +积” 式复合形式

由于 “和” 式临时复合量词的出现,又造成了新的 “积” 式临时复合量词,即 “ ‘和’式 +次 ” 的形式,黄伯荣、廖序东先生谈到这种形式,并且举了 “架艘次 ” 和 “辆艘次 ” 两个例词,9 以下就是这样的实际用例:

(7) 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共出动兵力405万人次,飞机、舰艇6000多架、艘次,机械车辆14万台次,参加各类抢险5.2万人次。(民政部办公厅一九九六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8) 全年共为社会检定计量器具20730台件次,其中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20166台件次,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564台件次。(博罗县统计局关于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以上是三个量词的复合形式,此外,我们还看到有四个量词复合的形式,例如:

(9) 杭州海关克服重重困难……监管进出境运输工具5602艘 (架、辆 ) 次,增长28.79%。 (杭州海关简介)

这也是第四阶段新显现的形式。

(二) 新的量词个体显现

以下讨论已有种类中新显现的量词,这样的量词也为数不少。

比如 “款” 是时下十分常用的一个量词,可以用于与指称很多事物的名词搭配,以下是权威媒体《人民日报》的几个用例:

(10) 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日前推出了一款适合储户短期储蓄的人民币存款新产品--七天通知存款。(2004-11-27)

(11) 本周,来自国内外的院士、专家和用户聚首北京,对一款国产办公软件进行实用性评价。(2004-12-10)

(12) 东风悦达起亚成立两年来,凭借一款经济型轿车千里马,在中国汽车市场上创造了不俗的业绩。(2004-12-20)

(13) 4年前,我投保了一款分红型长期寿险,4年共缴纳了保费2万多元。(2005-01-24)

在 《现代汉语词典》第一版 (1978年 ) 中,还没有收 “款 ” 的量词义,到了1996年第三版,才收了这一义项。这表明,“款” 大致是显现于第四阶段的一个量词,而我们通过在语料库中进行检索,也证明了这一点:在前三个阶段中,都没有出现 “款” 作为量词的用例。

新量词的显现,当然都是有其原因的。“款” 就是一个从港台语言引进的新量词;10 而某些新事物的出现,就有可能造成计量其单位的新量词显现,“抽” 就是比较典型的一个。

随着抽取式盒装餐巾纸的面世,人们选择了一种 “传统 ” 的量词命名方式 (类似的如 “一捧土 ”“一抱/捆柴禾” “一撮盐” 等),用 “抽” 来作为这种餐巾纸的单位词,一次抽取的量 (有单面、双面之分) 即为 “一抽”,在包装纸盒上都会标明 “150抽 ” “200 抽 ” 等。由此,一个新的量词就产生了。目前,已有多部工具书收录了这一个量词,表明它已经在相当的范围内得到了认可。以下是一个实际的用例:

(14) 南京市场上和老百姓生活最密切的生活用纸价格也开始上调了……就在几天前,唯洁雅、五月花等大品牌价格集中出现变化,150抽纸价格加了0.2元,某品牌200 抽纸从5.3元提到5.9元。( 《扬子晚报》2004-03-23)

某些外来单位的引进,也是汉语新量词显现的一条重要途径。比如,随着信息和计算机技术的引进和发展,就出现了 “比特 (信息量的计量单位 )、KB (千字节 )、MB (兆字节,有时简称为 M)、GB (千兆字节,简称为 G)” 等音译量词和字母量词。

从方言引进量词,也是现代汉语量词显现的一条重要途径。比如 “客 ” 在吴方言中是一个计量论份儿出售的食品、饮料的量词,后被普通话引进,现在的使用范围已经比较广了,例如:

(15) 体味过北欧的闲散飘逸,好似品尝一客香草冰激凌,清淡的香甜,似有若无。 ( 《人民日报》2001-09-14)

(16) 这里的生煎值得一尝,据说这是店里要出口的美食。馅大汁多,味道丰美浓郁,不愧是一直广受好评的点心,8元一客。( 《新闻晚报》2004-12-02)

还有的词,目前正处于向量词的转化过程中,而从量词一方面来说,就是正处于形成或定型的过程中。

刘巧云、李向农谈到目前 “大 ” 的一种用法,即用于 “一大卖点、三大宗教、五大体系、十大杰出青年” 等中的 “大”。作者认为,这里的 “大” 活用为量词,它既有 “个、位、项 ” 等的专职量词意思又有 “大的、重要的、规模大的、气势盛的” 等的形容词意思,因而 “是量词意义作基本意义和形容词意思作附加意义的结合”。11

其实,在一段时间的高频使用中,某些用例中 “大” 的附加意义也会 “损耗”,这样,它就与普通的量词更为接近了。比如,中国新闻网2005年1月12日有一篇文章,题目是 《2004年中国反腐败取得重要成果呈现出5大特点 》,而正文中则用 “第一个特点” “第二个特点” 等分别阐述。

我们认为,随着 “大” 这种用法进一步的高频使用,它有附加意义有可能进一步虚化,这样,它就有更大的可能由 “活用” 而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量词。

二、量词的潜藏

量词的潜藏也是现代汉语量词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以下我们结合造成量词潜藏的原因,来分别叙述。

(一)由法定或规范造成的量词潜藏

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一些度量衡单位量词。这样的量词为数众多,比如前举的 “呎磅 ” “呎烛光 ”等,在后来的 《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中不再收录,就说明了这一点。此外还有很多传统的非法定计量单位词目前已经完全或基本上退出现实的使用,如 “石、斗、升、合 ” 等,在第一阶段还经常能够见到,如叶圣陶有小说名篇 《多收了三五斗》。

(二) 由词汇替换造成的量词潜藏

在第一阶段,人们常用 “烛” 来指称电灯的亮度,所以 《现代汉语词典》中 “烛 ” 的第三个义项就是 “俗称多少烛的电灯泡,指灯泡的瓦特数,如50烛的灯泡就是50瓦特的灯泡”。

目前,在我国的港台地区,还有这样的用法,例如:

(17) 一个 60烛光的灯泡,适用于 8坪地面积。在目前台湾传统开放式笼饲的鸡舍相距 12尺,距地面 6尺高处,装置 1盏 41瓦特灯泡即可达到点灯效果。( 《中国畜牧杂志》30卷第9期)

按,有意思的是,此例中前边用的是 “烛”,后边用的是 “瓦特”,二者表示的是同一计量单位。在内地的普通话中,“瓦” 或 “W” 已经取代了 “烛”。

如果着眼于现代汉语的历时发展来看,这种情况相当多见,再如 “窠 ” 在第一阶段也经常用作量词,例如:

(18) 我好比一只燕子,把这一窠乳燕都哺得长着羽毛丰满了。(张恨水 《金粉世家》)

进入第二阶段以后,量词 “窠” 基本上就被同义的 “窝” 替代了。

(二)由事物消失造成的量词潜藏

比如钱币单位 “文”,一枚铜钱就是一文,在第一阶段中,经常能够见到,例如:

(19) (阿 Q) 被地保训斥了一番,谢了地保二百文酒钱。(鲁迅 《阿 Q正传》)

后来,随着币制的改革,“文” 作为量词就退出现实的使用了。

再比如 “犋”,《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是:“牵引犁、耙等农具的畜力单位,能拉动一种农具的畜力叫一犋,有时是一头牲口,有时是两头或两头以上 ”,在第二阶段的作品中,我们还能看到这样的用例如:

(20) 何科长看见黄沙沟口柳树林那里那伙捆谷的青年不在地里了,另外有个人驾着一犋牛在里边耙地。(赵树理 《三里湾》)

进入第四阶段以后,随着一些旧式农具的消失,“犋” 也就很少用到,可以说是趋于潜藏了。

三、量词 “显 -潜 -显” 的变化

这是最能说明语言由隐到显和由显到隐的动态发展变化,因而也是最具现代汉语史内涵的一种变化模式,而在整个现代汉语量词的使用和发展过程中,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

比如 “呎”,1936年版的 《辞海》立条,释义为 “英美长度幅脱 (Foot) 之略记 ”,到 《现代汉语词典》第一版释义为 “英尺的旧称”,第三版释义为 “英尺旧也作呎 ”。一个 “旧 ” 字,再清楚不过地告诉人们,这是一个已经潜藏了的单位量词,而语言运用的实际也证明了这一点,我们曾就1600 万字的现代汉语语料库进行检索,就没有发现 “呎” 的用例。

但是,我们说的只是内地的情况,实际上,“呎” 在港台地区一直都在使用,最近的一个例子如:

(21) 沙田第一城35座高层 D室,单位面积872呎,以328.8万元成交,平均呎价3770元,为该屋苑同类型单位自98年以来的新高呎价。( 《明报》2005-01-07)

第四阶段中,由于内地汉语深受港台 “国语” 的冲击和影响,12 许多在内地一度潜藏,而在港台却一直使用的形式或用法再度复显,量词 “呎” 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如:

(22) 应中央电视台邀请,东北钢琴公司生产的九呎音乐会演奏钢琴,荣幸地登上了这个阵容强大的晚会舞台。( 《中外乐器信息》2004-05-12)

与 “呎” 大致相同的还有 “吋”。时下,“吋” 用于电视、显示器等十分普遍,例如:

(23) 南京:29吋彩电只售1590元。(人民网2000-07-02)

再比如 “袭”,作为计量衣服的量词,在第一阶段有较多的用例,第二三阶段趋于潜藏,而第四阶段又较多地使用,以下我们一、四阶段各举一例:

(24) 然而对着这时穿着一袭破单衣,站在屋角里发抖的或竟至于僵死在雪地上的穷人,则我幼年时候快乐的雪天生活的意义,又如何呢?(鲁彦 《雪》)

(25) (董文华) 身着一袭红色风衣,手中拿着文件夹,面带微笑地快步向大会堂东大门走去。 (中国新闻网2002-03-03)

我们曾经专门讨论过当今语言运用中的各种复旧现象,13 这正是造成量词 “显 -潜 -显 ” 变化的原因,而后者则是前者在一个方面的具体表现。

在线阅读/下载 PDF

下载 PDF


  1. 王希杰.深化对语言的认识 促进语言科学的发展 [J].语言文字应用 1994 (3):21-26 ↩︎

  2. 于根元.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应用研究 [M].太原:书海出版社 1996. P217-218 ↩︎

  3. 于根元.应用语言学理论纲要 [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 1999. P214 ↩︎

  4. 刁晏斌.论现代汉语史 [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2000 (6):69-73. ↩︎

  5. 关英伟.复合量词家族的新成员--和式复合量词 [J].池州师专学报 1995 (2):37-41 ↩︎ ↩︎

  6. 张拱贵.两种新结构的复合词 [J].语文学习 1954 (6):17-20 ↩︎

  7. 孙常叙.汉语词汇 [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1956. P120 ↩︎

  8. 黎锦熙 刘世儒.汉语语法教材 (第二编) [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59. P61 ↩︎

  9. 黄伯荣 廖序东.现代汉语 (增订二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P22 ↩︎

  10. 黄丽丽等.港台语词词典 [M].合肥:黄山书社 1997 ↩︎

  11. 刘巧云 李向农.“大” 字新用作量词 [J].语文学刊 2004 (3):82-83 ↩︎

  12. 刁晏斌.新时期大陆汉语与海外汉语的融合及其原因 [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1997 (4):49-52. ↩︎

  13. 刁晏斌.语言运用中的复旧现象 [J].(香港) 中国语文通讯 1995 (总36):34-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