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现代汉语量词词义的发展变化

摘 要:文章试图为观察和了解现代汉语的阶段性发展变化寻找一个新的角度 这就是从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和色彩意义三个方面考察和分析现代汉语量词意义的阶段性发展变化 最后对其中的特点和规律作了简单的归纳和总结。

关键词:现代汉语;量词;词汇意义;语法意义;色彩意义

如果按一般的观点 把现代汉语的确立时间定在“五四”时期的话 那么现代汉语已经有近90年的时间了。在这段不算太长 可也不算太短的时间内汉语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 这些变化表现在现代汉语的几乎所有方面。因此 我们完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来考察现代汉语的发展变化 并对其特点和规律加以总结。

本文选择以前人们较少关注的量词的发展变化 通过对量词词义变化情况的考察 来看量词乃至于整个现代汉语语法的发展变化。我们按照葛本仪先生对词义的三分法1 从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和色彩意义这三个方面来进行。

一、词汇意义的变化

量词词汇意义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词义的扩大和缩小 以下我们分别考察。

量词意义的扩大往往是伴随着使用范围的扩大而实现或完成的 因此 二者总是密不可分的。比如“档” 《现代汉语词典》中未列其量词义项 但是收了“档子”一词 释义为:“〈方〉量词。①用于事件:这一~事我来管吧。②用于成组的曲艺杂技等:刚过去两~龙灯 又来了~旱船。”

按以上两个义项 现在都有用“档”的例子 如:

(1)对于外遇这一档事 你是既期待又怕受伤害 你不会主动去招惹别人 或是故意制造这样的事件。(海峡生活报 2004-07-25)

(2)在2001年天津国际滑稽艺术节上 一档别开生面的充气表演将吸引观众的目光。(今晚报 2001-01-06)

时下 “档”的第二个义项相当常用 主要是与表示广播电视节目类的词语组合 例如:

(3)2005年春节北京电视台将推出一档动画春节联欢晚会 其中所有节目都将以动画形式出现。(京江晚报 2004-11-27)

(4)在谈及栏目方面 海若表示很想做一档医学栏目 向大学传授健康之道。(北京日报 2004-07-17)

另外 作为名词或名词性语素 “档” 有“等级”义 构成的词语如“档次”、“高档产品”等(见《现代汉语词典》) 其实 这样意义的“档” 也有人把它看作了量词2

时下 在“ 档次” 义上使用的“ 档” 相当多见例如:

(5)卫生部在日前召开的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会议上 将药品的等级重新分类 一些超过专利保护期限的进口药品 从原来的一档降到二档 而我国优质优价的中成药将升为一档。(搜狐网 2001-12-07)

按此例中的“一档”和“二档”分别是“第一档”和“第二档”的意思 这一点 通过以下一例可以看得更清楚:

(6)亚洲八强赛队伍排定档次 日韩被定为一档队伍。(齐鲁晚报 2004-11-24)

本篇的正文中说“韩国队和日本队被列为第一档次队伍” 正可与标题相对照。

如果说 以上用例的“档”还是名词的话 那么下边用例中的“档”就不能不认为是量词了:

(7)武汉市话收费选了最高一档。(人民网 2000-12-27)

特别是“档”后另有中心语时 这一点就更为明显了 例如:

(8)记者从重庆市人事局获悉 今年将有13959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提前或越级升一档工资。(华龙网 2005-01-23)

(9)新运价方案为 在原有起价费3公里7元的基础上 增加2公里5元的一档起价费 不足两公里按5元收取 以吸引短途乘客。(中华文化社区网 2004-10-28)

(10)关于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千层次人选晋升一档职务工资的通知。(辽宁人事人才信息网 2004-10-19)

简单地总结一下:量词“档”由“档子”脱落“子”而来 在继承并扩展了“档子”用法的同时 还由“档次”的名词义引发出新的量词义 最终完成使用范围的进一步拓展和量词义的扩大。

再比如“手” 《现代汉语词典》所列的第六个义项为量词 释义为:“用于技能、本领等:他真有两~。|他有一~绝活儿。”

时下 “手” 又经常用作股票或期货的单位例如:

(11)再看看这只股票今日的盘中表现 上方的买单零碎的居多 超过100手的都很少 而下方的买单倒是四五百手的很多。(北方网 2004-02-12)

(12)8月25日上海期货交易所推出的燃料油期货 使中国成为继日本、新加坡之后 亚洲第三个拥有石油产品期货交易的国家。截至9月14日 燃料油期货7个月合约的总持仓高达22962手。(千龙网 2004-09-19)

另外 “手”还用于围棋 每走一步就叫“一手”例如:

(13)开局未几 素喜长考的赵治勋便开始频频长考 罗洗河却落子如飞 几乎每一手棋都不假思索。当两人下到第50手时 赵治勋已经用完了1小时的限时首先进入读秒。(羊城晚报 2004-11-29)

作为量词 这两个方面的使用也都是新义的增加 或者说词义的扩大。

《汉语大词典》在“房”字条的“量词”义下 列出了“用于妻妾”一义 所举的例子是“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 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 还说不阔?”(鲁迅《故乡》)。其实 在现代汉语的第一阶段(1919-1949)“房”的这一个义项还是比较常用的 再如:

(14)说实在话 春宝底爸呀 再加五十元 那老头子可以买一房妾了。(柔石 《为奴隶的母亲》)

解放以后 随着婚姻制度的改变 “房”的这一义项趋于消失 所以《现代汉语词典》不收这一义项 只列出了由“指家族的分支”义而生的量词义 举的例子是“两房儿媳妇”。

时下 后一义项还在小范围地使用着 例如:

(15)一直到三房儿媳妇都娶进了门 俭省的她竟没拉下一分钱的饥荒 这是令我们所有亲朋和儿媳妇们最敬佩和惊异的。(中国青少年新世纪读书网 2002-11-06)

“堂”《现代汉语词典》的量词义下 列出了以下四个义项:

a)用于成套的家具:一~家具。b)用于分节的课程 一节叫一堂:两~课。c)〈旧时〉审案一次叫一堂:过了两~。d)用于场景、壁画等:三~内景|一~壁画。时下 以上四义中 最常用的是第二义 第一、四义只是偶尔使用 例如:(16)轩堂中陈设整堂红木家具 四壁张挂名画梁上悬四盏八角宫灯。(黄易 《边荒传说》)(17)早在拍摄半年前 摄制组就开始花巨资设计建造了剧中需要的有关汉代风格的场景 其中主要包括两条汉街、一个营寨、一堂皇宫内景、一堂王府内景 以及各种客栈、民房、营帐等。(荆楚网 2004-07-24)

而第三义我们在语料库及网上均未检索到用例 可见这是一个已经或趋于消失的义项(《现代汉语词典》所用的“旧时”基本上也说明了这一点) 这样 量词“堂”的意义实际上已经缩小了。

二、语法意义的变化

语法意义的变化包括多个方面 比如通过老舍与王朔作品的比较考察了 VNM(如“去北京一趟”)和VMN(如“去一趟北京”)形式半个世纪以来的变化 在老舍的作品中 VNM 与 VMN 所占的比例分别是11.54%和88.46% 而王朔作品中二者的比例分别是37.24%和62.76% 也就是说 VMN 的使用频率大大提高了 数量结构由主要位于宾语后向位于宾语前转化3

如果说 上述变化还只是一种趋向的话 那么以下的变化就是已经完成的了。

第一阶段中 有的表动量的数量结构在句子中不是做状语 而是出现在定语的位置 例如:(18)两军官……交换了又一次的眼色。(茅盾《大泽乡》)按后来的表达方式 此例只能说成“又一次(的)交换了眼色”。以下各例均应作如是观。(19)直到第十回飞车来过之后 这才传来了新闻。(鲁迅 《理水》)(20)太阳照到纸窗上时 我是在煨第三次的牛奶。(丁玲 《一九三○年春上海》)(21)所以董真做了贾宁八年的佃户 从没有听过撤差查办的消息。(刘大杰 《贾宁的故事》)(22)我想我还可以做你五年的好朋友。(田汉《灵光》)随着第一阶段的结束 这样的形式就趋于消失了。

量词“伙”的变化过程似乎还要复杂一些。

第一阶段中 数量结构“一伙”只用于名词前边做定语 到第二阶段(1949-1966) 出现了“专名+一伙人”的用例 全为贬义 例如:

(23)长久以来 彦顺平在彦子玉一伙人的操纵下 被彦子玉把持了队的领导权 盗窃私分、欺压社员 直到最近 他们又背着管区和公社党委 成立了所谓干部食堂 偷吃多占 大吃二喝。(王汶石 《风雪之夜》)

这样的形式 在我们约160万字、包括多种文体的语料库中一共检索到6例。

到了第三阶段(1966-1976) 又出现了“专名+一伙”的用例 在本阶段大约160万字的语料库中一共有57例 其中有56例用为贬义 例如:

(24)这可急坏了资本主义思想严重的大队长任长发和副大队长赵世俊一伙。(王忠瑜 《惊雷》)

(25)(鲁迅)揭露了蒋介石一伙刽子手的真面目 维妙维肖地画出了他们的反革命两面派嘴脸。(石一歌 《鲁迅传》)

各一例。

在第四阶段(改革开放以来)字数基本相同的语料库中 我们只检索到一个“专名+一伙人”的用例为中性义 即:

(26)在一个大餐馆里赵航宇、白度一伙人正坐在拼起来的长桌周围吃喝。(王朔 《千万别把我当人》)

“伙”从表中性的“一伙+名词”到表贬义的“专名+一伙(人)” 产生于第二阶段 兴盛于第三阶段而随着第三阶段的结束 它又趋于消失了 此时“伙”基本上又恢复了“一伙+名词”这样的用法。

如果说“伙” 语法意义的变化过程是“无有--趋向于无”的话 那么以下一种变化则差不多是“有--趋向于无--有”。

第一阶段中 数量结构与其中心语之间 经常要加一个结构助词“的” 例如:(27)老定生长在这个盐气冲天的盐场里 足足已快有六十个的年头了。(楼适夷 《盐场》)(28)于是我顿生一种的感觉。(林语堂 《论士气之与思想界之关系》)(29)(女儿)身上拥着大小七个的冰囊。(开明《若子的病》)(30)终于我抬头看见中舱外边钉着一块的黑漆小板 才恍然大悟了。(杜若 《归途》)

进入第二阶段以后 这种形式趋于消失 所以有先生说:“由个体量词构成的数量词组表示个体数量 后面不能加‘的’字” 下边列举了“三个的人、八位的同学、五张的纸、两把的椅子”等 认为是错误的形式4。而吕叔湘、朱德熙两位先生在20世纪50年代被奉为语法规范的《语法修辞讲话》里“多余‘的’字”一小节中也这样说道:“有些地方是习惯上不用‘的’字的 例如在副名词和名词中间。底下这句的‘的’是多余的:平均每月举行两次的展览。”5

到了第四阶段 我们又看到了不少与第一阶段相同的加“的”用例 如:

(31)78767.2平方米的总占地面积、高达62%的绿化率、1110个的私家车位 仅为601户拥有。(深圳特区报 2004-07-09)

(32)在南京市五台山体育中心的游泳馆 每天都有上千名的孩子练习游泳。(新华网 2004-07-17)

(33)上海力波啤酒为中国的极地考察队每年无偿提供1000 箱的啤酒。(上海青年报 2004-07-20)

(34)到目前为止 共产生了4个“幸运之星”、4个“精彩之星”以及40个的新手冲级赢家。(新浪游戏 2004-07-21)

此例前两个数量定语后不加“的” 而后一个定语“40个”下却加了“的” 如果去掉这个“的”丝毫也不影响意思的表达 并且与前边一致了。

第四阶段上述形式的复现 与海外汉语的影响有极大关系。在海外汉语中 大量延续了第一阶段的语言形式和用法6 而上述形式就是其中的一项。所以 我们在海外汉语的各类作品中 经常可以看到类似的用例。以下是台湾媒体和作品的用例:

(35)自二十二日至今共卖出一千五百多本的转乘券。(中央日报 1996-11-26)

(36)每年约有四十位的学龄儿童 他们最感迫切的即是就学问题。(交流 1997-03-06)

(37)日本也向美国采购了二十二套的爱国者防空飞弹。(青年日报 1996-12-03)

三、色彩意义的变化

词的色彩意义有多种 这里我们择要讨论。

作为动量词使用的“通” 何杰认为是具有贬义色彩的7 这里所说的贬义 是指用于表示对某一主体或对象来说是“不好”的动作行为的词语的搭配 如“乱说一通”“一通批评”等。

如果着眼于整个现代汉语的历史发展过程 就会看到 上述说法是不太准确的。

“通”在第一阶段还是一个中性量词 我们在此阶段的语料库中一共检索到16个用例 其中用于中性义的有10个 用于贬义的5个 用于褒义的1个以下三种情况各举一例:

(38)我们便到街上去走了一通 满眼是白旗。(鲁迅 《范爱农》)

(39)好的是骂一通 再给擦一点药;坏的是没有药擦 还添几个栗凿和一通骂。(鲁迅 《琐记》)

(40)接着 又称赞了一通婴儿的母亲:说是呆读书实在无用 聪明是天生的。(柔石 《为奴隶的母亲》)

到了第二阶段 “通”似乎开始专用于贬义 我们一共检索到13个用例 全部都是如此。到了第三阶段 情况又有所变化 在我们检索到的34个用例中出现了2个中性的用例 例如:

(41)接着 作者又通过贾雨村 把另一个叛逆者林黛玉送进荣府 让陌生人林黛玉的机警目光引着读者 把荣府的豪华生活环境察看一遍 把迎客声中登场亮相的人物(即是准备着力描写的大部分主要人物)审视一通。(《红楼梦--中国地主阶级的没落史》)

此例中“一遍”与“一通”并用 后者的中性意味还是相当明显的。

进入第四阶段以后 “通”用于中性的用例开始增多 在我们检索到的28个用例中 有5个是用于中性的 而考察近几年的语言实际 我们看到 用于中性的情况还要多一些 以下是权威媒体《人民日报》中的两个例子:

(42)他说:“我有时在工作思路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 常常回家后挥毫一通 工作思路就产生了。”(2004-09-19)

(43)情景交响音乐《木兰诗篇》不久前在北京保利剧院连演四场 许多观众对河南本土音乐这种“土得掉渣”的地方音乐登上阳春白雪的交响音乐舞台深感意外 也被情景交响音乐这种可看可听的演出形式吸引。《木兰诗篇》的作曲、中国交响乐团副团长关峡对此发了一通感慨。(2004-12-14)

简单地总结一下以上所述的语言事实 就是动量词“通”感情色彩的发展经过以下这样一个过程:中性→贬义→趋向于中性。

词的色彩还包括表谦敬的色彩 在这方面变化最为明显的是“位”。

“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一个义项是“量词用于人(含敬意)”。

在第一阶段 “位”基本上都是用于“表敬”的 在我们检索到的几百个用例中 只有以下三个“例外”:

(44)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志演义》 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鲁迅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45)我在民厚南里的东总弄 面着福煦路的门口 却看见了一位女丐。(郭沫若 《梦与现实》)

(46)老人怜悯地也没有多说话 就给她两位轿夫 一顶没蓬的轿。(柔石 《为奴隶的母亲》)

而在第二、三阶段 我们再也没有看见这样的“例外”。

进入第四阶段以后 “位”的使用发生了以下两点变化:

第一 可以用于自己。按我们民族的表达习惯表敬词只能用于对方 不能用于自己 所以 在长期的使用中 量词“位”都只用于他人 而不用于自己。然而本阶段我们看到了“位” 用于自己的较多用例 如:

(47)那天晚上 “花园旅馆”只住了我们两位客人。(人民日报 1995-12-03)

(48)我是一位地理教师。我的梦想就是走遍祖国的名山大川。(同上 1998-09-16)

第二 可以不用于表敬。我们看到了一些用于在一般人的正常观念中属于贬斥对象的人的例子 如:

(49)对全部脱光衣服表演的每人200元 于是6位姑娘作了金钱的奴隶 出卖了人格和尊严。(民主与法制画报 1996.2)

(50)第一个被宣判的是一位贪污四万多元的副局长兼什么总经理。(梁晓声 《雪城》)

对以上两例 有人提出了批评 认为是“位”使用不当8 我们认为 这是对于“位”的发展变化了解和认识不够所致。

戚晓杰女士认为 上引(49)(50)这样的句子是可以成立的 但是她又说:“句中带有明显贬义色彩的名词性成分前都不能使用量词‘位’ 如‘女巫’‘毒贩子’‘小偷’‘坏蛋’‘情妇’等都不可与‘位’相搭配。”9何杰也说:“‘位’虽然可以在语境中改变常规 但它也不是随便可用的。如‘一个小偷’就不能说成‘一位小偷’;‘一个酒鬼’也不能说成‘一位酒鬼’。‘小偷’、‘酒鬼’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受欢迎的人 若用‘位’计量 从感情上人们不能接受。”7然而 我们也看到了这样的一些用例:

(51)公证她15岁的时候 不幸地被一位女巫下了长眠不醒的咒语。(新浪游戏 2003-08-05)

(52)在与张君同时有关系的十来位情妇、小秘中 陈乐是他最愿提起的。(千龙网 2004-04-01)

(53)两位小偷恼羞成怒 正想报复。(人民日报 1997-09-29)

(54)但此位骗子是否从此洗手不干 不得而知。(同上 1999-02-26)

(55)所有的人都相信 生与死的经历足以改变一个人 而贝斯特不再是位酒鬼了 而是一个翩翩君子。(信息时报 2003-07-15)

与此例同一篇文章中 还有以下的话:“现在所有的人看来 贝斯特已经不仅仅是个“酒鬼” 更是一个欺骗大家的“伪君子” 上下文中“位”与“个”互用正表明二者在色彩意义上的相近或一致。

上述事实使我们趋向于认为 “位”的色彩义已经开始发生变化 这就是表敬色彩淡化而中性色彩增强。

纵观现代汉语量词意义的发展变化 可以看到以下的特点和规律:

第一 量词意义的发展变化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 因而完全可以从一个侧面证明我们对现代汉语历史发展的分期;

第二 量词意义的发展变化与其他许多词汇和语法形式的发展变化同步 比如 前边提到的“无有--趋向于无”和“有--趋向于无--有” 就是相当普遍性的现象;

第三 量词意义的发展变化有其深刻的内部和外部原因 这一点 也是有相当共性的 因而可以找到许多共同性的解释;

第四 作为汉语中非常独特的一类词 量词意义的发展变化也有其独特性 如其词汇意义的扩大和缩小并不是表现在指称对象的增减 而是体现在使用(搭配)范围的扩大和缩小 这就与一般的词汇意义变化有很大的不同 另外 我们也很难看到它们词汇意义转移的现象等。

在线阅读/下载 PDF

下载 PDF


  1. 葛本仪.现代汉语词汇学[M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1. 121. ↩︎

  2. 郭先珍.现代汉语量词用法词典[M ].北京:语文出版社, 2002. 30. ↩︎

  3. 张伯江,方梅·汉语功能语法研究[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6. 127. ↩︎

  4. 邢公畹·现代汉语教程[M].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4. 226. ↩︎

  5. 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2. 69-70. ↩︎

  6. 刁晏斌·差异与融合:海峡两岸语言应用对比[M]·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2000. ↩︎

  7. 何杰·现代汉语量词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1. 96, 181. ↩︎ ↩︎

  8. 邹春光“位”应适其位[J]·修辞学习, 1999, (2):18-19. ↩︎

  9. 戚晓杰·也谈“位”的语义特征[J]. 修辞学习, 2000, (1):34-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