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三题
摘要: 网络语言值得深入探究,而它近年来也成了一个常说常新的重要话题。网络语言有以下三个最大特点:陌生性、流行性、类推性。可以按可接受度的高、中、低级把网络语言分为三类。人们要想对网络语言达成一致的认识,并采取正确的态度和作法,必须具备两个重要的认识基础:一是给它准确定位,二是对语言规范要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
摘要: 网络语言值得深入探究,而它近年来也成了一个常说常新的重要话题。网络语言有以下三个最大特点:陌生性、流行性、类推性。可以按可接受度的高、中、低级把网络语言分为三类。人们要想对网络语言达成一致的认识,并采取正确的态度和作法,必须具备两个重要的认识基础:一是给它准确定位,二是对语言规范要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
摘 要:现存的实词定义方式有三种:由意义入手、由功能入手和空缺 三种方式既前后相继 又同时并存 它们分别立足于传统语法和结构主义语法 因而各有其产生依据 但是也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足。比较合理的是兼顾意义和功能两个方面的“复合式”定义。
摘要:无论是在汉语语言学还是社会语言学的目的下 “文革修辞”的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文革期间 排比辞格被当成了“扣帽子”、“打棍子”和“摆套子”的工具和手段 这最终造成了它的畸形“繁荣”。
[摘 要] 当代汉语中 新产生的等义词为数众多 它们有同义替换、颠倒相对、译词参差、繁简对应以及同音替代等几种类型 主要有数量众多、同音等义词增幅大、一组多词情况比较多、系列化构词多、使用情况不均衡等特点。新等义词的大量产生和使用 主观上是为了满足陌生化表达的心理需求 而客观上则受到网络写作及网络传播的影响。对新等义词应当一分为二地看待。
提要 “有+单音节动素”式动词是一类尚未充分研究过的动词,这种形式古已有之,在不同的阶段先后凝固成词,另外也有一些新生词。这类动词中的“有”性质并不单一,有的是比较典型的词缀,有的则是实义动素,也有的介于虚实之间;“有”的功能也是多样的,主要有补足、窄化和改造等功能。通过与相对应同义词的比较,可以看出这类动词用法比较单一,使用范围也有很大的限制,它的特点是非动作性、表示已然、弱组合性等。
[摘 要 ] 外来形式对现代汉语有多方面的、巨大的影响,而它本身也内涵丰富,头绪繁多。但到目前为止,对它的研究只在某些方面进行,而未能全面展开。外来形式研究有多方面的意义和价值,它的内容也非常丰富,大致包括自身的所有构成部分和要素、引进汉语后的发展以及给现代汉语带来的变化这三个大的方面。
提要 现代汉语中有一些动词由于自身表义、界性、结构、语体属性以及分布等方面的制约,而不与动态助词共现,它们在动词中占比较大的比例。这些动词主要是单音节、状中结构、述宾结构、“动+介”结构以及并列结构等几种类型,它们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共性特点,如词族性、历史传承性,它们的封闭性不是很严,有相当一部分的使用频率非常低。由不与动态助词共现的动词研究入手,可以找到新的动词分类角度,发现新的研究内容,同时还可以对整个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有所启示。
摘 要:当代汉语中比较流行的双音简缩造词现象主要有四种 即谓词性词组成词、原有三音节词双音化成词、大幅度“无理”简缩成词和利用已有词语模造词。上述现象有一定的类推性 它们为数众多 有相当一部分的陌生化程度比较高 在使用上也有不平衡性 它们的促生原因比较复杂。这一现象对当代汉语词汇有多方面的影响而对它们的研究也有多方面的意义和价值。
摘要:作为两种辞格 反问和设问在“文革”修辞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有着极高的使用频率 形式上也比以往丰富而有变化 但是使用的范围非常狭窄 主要用于批判类的文章中。上述情况的造成原因 一是这两种辞格的效果与批判类文章的语用追求的高度一致 二是它们被当作了“扣帽子”和“打棍子”的工具。
摘 要:詈词的大量使用是文革语言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传统詈词在文革期间都得到 “重用”。本文对此进行了考察和分析 在此基础上 对詈词在文革中的一般使用情况进行了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