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汉语研究的再开拓

Contents

《近代汉语概论》, 袁宾著。20.6万字。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6月出版。责任编辑张荣。

《近代汉语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是一部很有特色,很有独到之处的好书。

一、开近代汉语通论著作之先河。近代汉语是处于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之间的一门独立的有重要意义的学科,但是,这门学科研究的起步很晚,投入的人力也很少,至今尚未受到更多的人的重视,许多问题都未解决。正如作者在该书序言中提到的:“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各自都已拥有数以百计的通论性著作的时候,近代汉语的同类型著作连一本也没有!”由此可见,作者撰写此书的需要,以及对此学科开创的艰辛。

当然,时至几年后的今天,情况已经有了些许的变化,有关的专门著作已经出版了几种,但是,就我所已读到的同类著作中,《概论》一书无论是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都是比较突出的一部。

二、发前人之所未发,提出了近代汉语一系列的理论问题。由于人们对近代汉语的研究还很不充分,而且目前有关的研究大都侧重于对共时的语言现象的描写和对历时的发展演变的叙述,忽视了一些理论问题的研究和阐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近代汉语研究的深入发展。

《概论》作者十分注意理论问题的研究,提出并且阐发了一系列对近代汉语研究来说至关重要的问题,无疑是本书非常可贵的特色。比如,近代汉语的历史范围到底多广,它的上下限究竟应当划在哪里?研究近代汉语,这是首先碰到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的讨论,还很不充分,学术界意见很不一致。作者在比较各家看法异同的基础上另辟蹊径,提出了两条原则:(1)认识主干部分的原则;(2)前后阶段可以部分重叠的原则。主干部分与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差异比较显著,可以以其较为明显的区别特征而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阶段;主干以外,还有非主干时期,指的是由古代汉语到近代汉语以及由近代汉语到现代汉语之间的过渡阶段、这是新旧交替的时期、旧质的消失和新质的产生在这个时期都有明显的表现,而前后两个语言历史阶段的语言特点在非主干时期仍有部分的重合。根据上述原则,作者提出了对近代汉语历史范围的意见:主干部分是学术界认识比较一致的南宋到清代前期,在此基础上,其上限可以再向上推几个世纪,直到晚唐五代时期,其下限则要向后延续一段时间,一直到清代末年。这种做法使读者能大体把握近代汉语的历史范围,有益于近代汉语的研究。

在第五章《词汇》中,作者结合实际从理论上阐述了近代汉语词汇的结构形式、意义特征、发展变化及地域差异等,使人们对近代汉语词汇有个全面的认识。比如,作者提出了“同步引申”的概念,认为这是一种值得注意的引申方式。同步引申,一方面,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义词或反义词在各自原有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类同方向的引申,都仍有可能产生相同或相反的引申义:另一方面,词义引申之间也可能存在互相影响、互相推动和互相同化的关系。作者总结了同步引申的规律,有利于解释为什么近代汉语中许多同义词或反义词,它们的引申义也相同(近)或相反这一特殊现象,同时也丰富了汉语词汇理论。

第六章《语法》的第一节“语法研究的若干视角”中提出了语法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六对相互矛盾或相互联系的方面——时间和地域,范围和频率,沿用和替代,整齐和参差,配套和空缺,分工和混用,并据此来观察和揭示近代汉语各种语法现象之间的联系及其发展演变的规律,应该说是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的。

总之,从近代汉语的性质、范围到研究材料、研究方法,从词汇、语音到语法,《概论》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有价值的理论阐述,这正是《概论》一书的精华所在。

三、对许多语言现象有精辟、独到的分析。《概论》的作者曾经对近代汉语词汇及语法等方面的许多问题进行过深入细致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成果,并为作者运用到《概论》一书中。同时,作者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又不断进行了深入、扎实的研究,使书中的论述多有精辟独到的见解。比如,近代汉语中句首助词“念”,作者通过排比大量的例句,得出了如下的结论:使用“念”的句子一般表示自我介绍自我说明的意思,“念”的后边多跟自称性词语;另外,由搜集到的例句看,“念”字句一般出现在回答应对之语中。作者又进一步推本溯源,认为它是由动词“念”虚化来的。动词“念”有“顾念”、“珍惜”的意思,经常用于句首、使用中逐渐地失去了动词义,最终虚化成句首助词。

作者还通过自己的研究提出了与人不同的看法,例如,敦煌变文中有“阿婆”一词,本是称呼老年妇女的,但是在《丑女缘起》中有一例“阿婆”是指公主的,因为公主很年轻,所以有的学者据此就认为“阿婆”也可以指年轻妇女,把这一例当成了一个“确证”。《概论》从修辞角度进行考虑,认为这例中“阿婆”的意思并没有变,这里用的是比喻的说法,即用老年妇女的老丑之容来比喻丑女之丑的。此外,作者又引用了《太平广记·神尧》条中相同用法的一个例子,使此词的解释得到合理的答案。

《概论》一书,也存在某些不足,大致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内容尚可进一步展开,一是指有些该讲的内容书中没有涉及;一是指有些问题论述得还不够充分。比如,在语法部分,分节论述了词缀、数量词、代词、连词和介词以及助词等,但却没有论及副词,而近代汉语中的副词实际上也是很有特点的;句法中对近代汉语中大量动用的连动句式也没有论及,而对倒序及省略等现象也只是在某些部分的论述中略微涉及。这对一部概论性的著作说来,也不能不是一个缺憾。

二、个别论述还需进一步斟酌。《概论》中有的论述不够十分准确,虽然这种情况极少,但毕竟不是没有。例如,87页中谈到“口滑”(按,作者认为这是一个词,但究竟是词还是词组,也还值得研究),作者的释义是:“说话收不住,没分寸”,举的书证是《古今小说》卷十的例子:“只怕娃子家口滑,引出是非,无益有损”。按,这里的释义并书证均引自陆澹安的《小说词语汇释》(陆氏的释义是“口没遮拦"),如果仅看这一个例子,这个释义是正确的,但是《水浒传》中还有这样的例子:“(鲁智深)吃得口滑,只顾要吃,那里肯住?”(第四回)这例中的“口滑”解释成“收不住,没分寸”基本上是可以的,但是仅限于“说话”,显然就不准确了。

在线阅读/下载 PDF

下载 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