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舍今取古”现象看华语与早期国语的一致性
摘 要:华语词汇运用中,经常可以在一个现代词和同义的古语词之间任意转换,着眼于后者,这就是“舍今取古”现象。“舍今取古”现象在实词及虚词中均有明显表现,通过对古词以及古、今词错杂使用这两个方面的溯源,可以发现它们均来自中国的早期国语,二者之间具有完全的一致性,而这种一致性是早期国语与华语之间源流关系的最好证明。
关键词:华语;普通话;早期国语
华语中,同一个所指经常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能指形式,其中不乏古今同义相对词,如“甫”与“刚”,“遂”和“于是/就”等。在具体的使用中,现代常用的词( 下文称为“今词”) 固然比较常见,但是与之同义的古语词( 下文称为“古词”) 也时能见到; 而在普通话中,后者或者已经退出现实交际,或者使用限制很大1,所以总体频率很低。由此,就形成了华、普之间在词汇运用上的一个重要差异,同时也是华语词汇及其运用的一个重要特点,值得深入探究。本文是舍今取古系列研究的第二篇论文,主要内容一是立足于马来西亚华语,对该现象进行描写,二是对其进行探源。
一、华语词汇运用中的“舍今取古”现象
华语中,舍今取古现象分布较广,比如以下一组取代近指代词“这”的“此”,不仅频率较高,而且还可以用于不同的组合形式中,整体上与普通话形成明显差异。例如:
( 1) 此广告遮蔽政策原本在 2018年 2 月期间推出。( 2019.1.14) 2
( 2) 他建议,东姑依斯迈与其不断老调重弹,不如交由法官针对此番言论做出裁决。( 2015.10.17)
( 3) 该党于周日即举行讨论会,针对此一课题进行会商。( 2019.8.7)
普通话中,与以上三例相对应的形式大致是“这一/个广告遮蔽政策”“这番言论”和“这一课题”。
与“此”相同的古词还有“是”和“该”,也经常取代“这”。例如:
( 4) 卡立周五傍晚发表文告,宣布是项功绩。( 2016.5.13)
( 5) 林冠英表示党中央会在近期内,针对该起事件发表文告声明。( 2019.8.26)
( 6) 特朗普无视英法德三国游说,单方面宣布退出伊朗核协议,该三个欧洲国家均表遗憾。( 2018.5.9)
( 7) 州政府将供应该些老人每日三餐。( 2017.1.7)
以上各例中的“是/该+量+名”“该+数+量+名”以及“该+些+名”形式都极富华语特色,普通话中一般都不使用,而以下各类用例大致也是如此。
动词中,舍今取古现象也比较普遍,比如以中与“给”构成古今对应的“予”。
( 8) 较早前槟州政府写信予联邦政府的文化及旅游部要求在大马第十一计划下批准升旗山增建一项缆车计划。( 2018.4.22)
( 9) 席间也邀请校长邝宝秀致词及董家协赠送礼物予全校教师。( 2019.9.13)
( 10) 为合法化乡区小本生意业者,市政局将推出临时建筑准证及临时营业执照,予乡区小贩业者申请。( 2018.11.23)
以下是分别与“超过”“到”“使”同义的“逾”“至”和“令”。
( 11) 峡谷长逾 1600 公里,于赤道之上的整个表面伸延。( 2015.10.2)
( 12) 大马目前有逾 66 万间中小型企业公司,它们是国家的经济火车头。( 2016.7.4)
( 13) 发展商同意把这座头顶银色皇冠,装绕5 个金盘的喷水池,完美复制至甲峇底苏丹阿都哈机场前。( 2017.9.12)
( 14) 至周二山火已有 88%受控,空气质素有转好迹象。( 2017.12.27)
( 15) 林吉祥强调,希盟表现若失败,将令人民感到失望。( 2018.8.24)
( 16) 连绵 4 天的大雨令彭亨州多个地区发生水灾。( 2018.1.3)
虚词的舍今取古现象也比较普遍,以上中取代“在”的“于”即为一例。其他用例如( 句末注明与之相对的今词) :
( 17) 根据养猪法令,任何抗菌素耐药性的药物 皆 不能在猪只上使用。( 2018.4.17) —都
( 18) 倘若首投族的投票率愈高,对国民党的选情就愈不利。( 2016.1.4) —越……越
( 19) 除了在武吉加星,该党亦会在雪州的其他选区派出候选人。( 2016.2.4) —也
( 20) 想来李宗伟也不会在坚持了三年时间后,于奥运会前的一年选择离开赛场。( 2017.5.16) —在
( 21) 三家人皆是来自清寒家庭,无法承担庞大手术费,故向大山脚瑶池金母慈善基金会申请援助。( 2017. 7.22) —因此、所以
( 22) 独自在家的男童此时不甘无聊,遂一边吃着烤香肠,一边穿上滚轴溜冰鞋玩耍。( 2016.5.25) —于是、就
“以”是一个多词类、多功能的文言虚词,单就其介词功能而言,《古代汉语虚词词典》列为四种3,每一种在当今的华语中基本都有对应形式,而该对应形式也都有其相对应的白话“翻译”词语,由此也形成了二者之间的可替换关系。以下就围绕“以”的四种功能,分别对华语较为常用而普通话中少见的现象逐一介绍,由此来借斑窥豹,进一步认识和了解舍今取古现象。
第一个义项是介绍动作实施时的工具、凭借、身份、计数单位等,可译为“用”“凭借”“按照”“根据”等3。因为这类用法比较多见,且涉及不同的“译词”( 即与之相对应的今词) ,所以下面我们分别举例说明。
华语中最常见的,是与“用”具有同义关系、因而完全可以互换的“以”。例如:
( 23) 女儿出事至今,他都没机会见到外孙女一面,因此不清楚保姆是否以奶粉喂养孙女。( 2015.10.15)
( 24) 贼人都是在没有车匙和撬开车门锁的情况下,以“继电器盒”盗取汽车的电子车匙讯号,于短短一分钟内得手。( 2017.11.28)
( 25) 有关中文及日文字体相信是以炭刻在穴壁上。( 2019.4.28)
华语与普通话中,表示“用”义的“以”经常取“以……方式/形式”的形式,前者的用例如:
( 26a) 工程部今天在国会下议院会议,以书面方式回答国阵玛莫区国会议员依斯迈道勿的提问。( 2017.11.7)
( 26b) 印度独立后,印度政府多次以书面形式对此予以确认。( 2017.6.27)
但是,华语中如上的“形式/方式”有时并不出现,这就形成了一种比较独特的表达形式,并且此时也不大能以“用”来替换“以”了。例如:
( 26c) 他是在 11 月 19 日,以书面回答伊党日莱区国会议员沙比里阿兹提问时,如是披露。( 2018.11.21)
此例的“以书面”极富华语特色,以下各例中的“以+名”也是如此。
( 27) 如果我们继续以团队出发,人民就会与我们站在一起。( 2016.6.19)
( 28) 以上措施是以个案处理,并且需符合条规。( 2017.11.9)
( 29) 这场在怡保皇家高尔夫俱边部的婚宴以午宴进行,从上午11 时至到下午 3 时。( 2018.12.9)
下面的用例中,“以”大致与“按照”构成取舍关系。
( 30) 打巴连环命案 2 名主嫌犯周二延扣期满获释,再遭警方以1959 年防范罪案( 2012 年修正) 法令重新逮捕两人。( 2015.12.8)
可以按“按照”理解的“以”多为上例这样的使用场景,即主要用于刑事司法领域,因为我们所用语料中此类新闻报道比较多,所以这一用法比较常见。再如:
( 31) 澳洲警方周三发布文告表示,她的25 岁幼女蒂芬妮和前夫万亚平将以谋杀罪名被控。( 2016.9.29)
( 32) 全国副警察总长告诉我,这宗案件以失踪人士处理,我们不认为有其他人涉及。( 2019.8.6)
此范围外的用例再如:
( 33) 该会以出生年代划分为三个组别。( 2017.2.9)
( 34) 他前后来回,以 Z 字形行驶,一直不停往前进。( 2018.4.24)
华语中,不与某一今词完全对应的“以”也比较多见( 比如上一例,我们就没有看到与之对应的使用“按照”或其单音形式“按”的用例) ,这虽然超出了狭义的舍今取古范围,但从相对宏观的角度看,仍可如此定位,以下对此进行讨论。
按照上引《古代汉语虚词词典》第一个介词义项的释义,“以”有时可以翻译为“凭借”,就古汉语的使用情况来说,此时“以”后带的主要是指称身份的名词,如“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吏留在汉者”( 《汉书·苏武传》) 华语与普通话中,同样的意思通常取“以……的身份”形式。例如:
( 35) 在公安部发出通缉令前,两人已率先逃往美国,且在 4、5 年前以跨国经理人的身份申请绿卡。( 2019.5.11)
在实际的使用中,华语中有时“身份”也可以不出现,这样就跟上引“以中郎将”完全相同了。例如:
( 36) 针对人民进步党主席卡维斯指如果该党下届不获分配上阵金马仑国会议席,恫言以独立人士竞选的谈话,苏巴马廉指他对后者的这番言论感到震惊及无法接受。( 2017.9.4)
按,此例的“以独立人士竞选”义同“以独立人士的身份竞选”,以下各例均可作如是观。
( 37) 在经历了一个低迷的赛季后,能以冠军开启新赛季无疑有助提升纳达尔的自信。( 2016.1.3)
( 38) 中华台北队以 3 比 2 险胜印度,终结对手晋级希望,以 B 组首名将与香港进行 8 强“海峡战”。( 2019.3.22)
( 39) 约根德兰以“自由人”奋斗 10年后,终于迎来生涯首次亮相羽球世锦赛的机会。( 2017.8.12)
以下用例中的“以”大致都表示“根据、依据”的意思,但是我们在实际的语料中却难以找到不用“以”而用“根据”或“依据”的用例,附列如下:
( 40) 他以前发动茅草行动,逮捕国内主要反对党如林吉祥、莫哈末沙布、加巴星等,以国家安全理由逮捕他们。( 2016.6.12)
( 41) 他说,行动党虽是多元种族政党,但以目前政治形势,火箭会一直强握其华人优势。( 2018.9.12)
( 42) 首相认为,不能以威胁级别来定义我国的情况。( 2016.1.19)
第二个义项是介绍动作施行的原因,可译为“因为”3,这一意义华语中时有所见。例如:
( 43) 余畑龙创作的《我的 Bank Ac-count》在市井小民熟悉的茶餐室取景,开头以女友不满他在情人节没表示而喊分手。( 2016.2.12)
( 44) 小林悠是应届日本 J 联赛最佳射脚,但以他单薄的身材,试问中超会有哪队的主教练愿意给他打主力前锋的机会? ( 2017.12.13)
( 45) 法官以被告无法提出案发时不在场证明,宣判被告谋杀罪名成立。( 2017.10.1)
华语与普通话中,在交代“主动”的原因时4,经常会取“以……为由”的形式。例如:
( 46) 马哈迪以国债高企为由,取消公交计划,( 现在) 却要创办新国产车。( 2018.6.12)
华语中,如上例中的“为由”也可以不出现,由此就形成了以下这样较有特点的常用“原因句”。
( 47) ( 莫哈末嘉米丹) 自己却以顾及家人安全,而不愿公布本身财产一事, 做出这项回应。( 2016.8.26)
按,此例的“以顾及家人安全”表示的大致就是“以顾及家人安全为由”,以下各例也是如此。
( 48) 死者父亲当时以斋戒月首日必须准备( 食物及事务处理) 而拒绝同行。( 2018.5.18)
( 49) 至于联合国发布大马贫穷率低评一事,他以经济部长拿督斯里阿兹敏已做出相关回应,他本身不再会对这课题做其他回应。( 2019.8.25)
( 50) 任何人在订购机票时,都必须同意有关条规后,才能付款,为此起诉人不能以没有阅读与了解有关条规,而向该航空公司索偿。( 2019.8.16)
第三个义项是介绍动作施行时涉及的对象,可译为“把”“同”等或不译出3。华语中,也有与“把”相对应的“以”。例如:
( 51a) 冀望政府能把学生的安全摆在首位。( 2018.9.7)
( 51b) 槟州发展工程,须以人命安全摆在第一位。( 2017.7.9)
以下各例均是如此:
( 52) 我们决心以“创新创造、共荣共存”作为我们参选的主张。( 2016.3.13)
( 53) 他也希望,党中央以这些党员退党的事件视作为警钟。( 2018.10.4)
( 54) 1913 年,威省以 3 县分治,在1974 年三个县议会被整合为一个涵盖整个威省地区的地方政府。所以,为象征这个史记,在仗权中间,刻划着3 项徽章,并以威省市花调印在旁。( 2019.9.16)
第四个义项是介绍动作施行的时间,可译为“在”“从”等3。华语中可以按“从”来理解的“以”比较常见,但基本都不表示时间。例如:
( 55) 3 死者有刀伤痕迹 警以谋杀 角度调查( 2017.12.13)
这则标题下的正文中,第一句话是“4 名死者中,其中3 人身上出现刀伤痕迹,警方目前从谋杀角度调查此案! ”可见标题的“以”与正文的“从”同义。
标题之外,正文中同样的意思也经常用“以”来表达,其中“以……角度”的用例较为常见。再如:
( 56) 他指出,不应以短视、功利的角度看待开办独中。( 2017.11.25)
( 57) 我们始终相信执法单位,如反贪会、警方和法庭能以专业角度来审理此案。( 2018.10.19)
( 58) 他希望华社认真思考这项在每年清明节时都会涌现的“老课题”,以孝道、理性和现实等多个不同角度看待。( 2019.4.6)
不使用“角度”的用例如:
( 59) 若有涉及载客服务的事应以正确管道解决。( 2016.6.23)
( 60) 她说,孙中山以檀香山开始为国民党寻求资助,因此她要以东南亚开始苦行。( 2016.12.17)
( 61) 华社要求政府承认统考文凭作为国立大学入学资格之一,纯粹是以教育的学术水平及教育平等的理念出发,完全不存在剥夺任何方面教育机会的立场。( 2017.11.30)
仅就以上的介绍来看,古词“以”在华语中不仅继续存在,与不同的今词构成可替换关系,而且还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变化,这一点跟其他一些意义及用法相对简单的古词有所不同,因此属于舍今取古现象比较复杂化的表现。
二、古词之源
就华语自身发展而言,当今使用的古词无疑是由早期华语继承、发展而来,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而如果就华语的形成过程及来源看,当今华语中大量使用的古词则主要来自中国的早期国语,特别是20 世纪30 年代以前的国语。
关于这一点,有些研究已经指出,比如周清海谈及,“很多年以前,我曾主持印度外交官语言考试,发现他们读得懂《人民日报》的评论文章,而对我们《联合早报》的社论,阅读的困难却比较大,就是因为《联合早报》保留了许多文言的现象”5。至于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周清海也有说明: “新加坡人接触的书面语,在新加坡建交以前,也不是中国现代汉语的书面语,而是五四前后期的汉语书面语。”6这样,也就把新加坡文言现象多见的原因与中国的早期国语联系了起来。
以上是新加坡华语的情况,而其近邻马来西亚的华语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以下我们引用几位当地语者的研究结论来加以说明。黄婉桦指出: “因为两地( 引者按,指马来西亚与中国大陆)语言隔绝的关系,马来西亚华语并没有跟上汉语标准语的变化发展,一些在汉语标准语己经不常用的古旧词语,在马来西亚却沿用至今。”7黄妙芸对比了马来西亚华语词汇与普通话的差异,其中列有“废弃与沿用”一小节,指出“有些词语在中国大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等语文工具书中,被注明是旧称,早就废弃不用,并为新词新语所取代,但至今仍为马来西亚华人社会所用。”文中认为,“这类词语已成为马来西亚华语词汇同普通话词汇的区别性标志”8。黄华迎在谈及“马来西亚华语与中国普通话同形异义词语产生的原因”时,一共列出四点,其中最后一点是“古汉语的影响”,并对此做了举例说明9 。
以上无论是以新加坡还是马来西亚华语为讨论对象,其所指出的事实均包含以下三方面的信息: 其一,华语中存在数量不少的“古旧”词语; 其二,这些词语经由中国的早期国语间接进入华语,并且存留至今; 其三,这些古旧词语在普通话中已经退出现实的使用。
这三点既有共时的对比研究意义,也有历时的发展研究价值,但是还需要更多语言事实的支持和证明。以下,我们就结合对华语舍今取古现象的溯源,来做一些这方面的工作。
黄婉桦列举了当今马来西亚华语的五个常用文言词7,即指宰相、后来指相当于宰相的官的“揆”,义为“杀死”的“殛”,指年、月或四季末尾的“杪”,表示“希望、希图”的“冀”,以及表示“借用”义的“假”10。以上五个词在早期国语中均比较常用,各举一例如下11。
( 1) 故今日时局,谓为靳与小徐互争段宠之结果,亦无不可。小徐劝段以靳为总揆,目的在倒靳。( 《申报》1920.11.3)
当今华语中,此义的“揆”多在“副揆”一词中使用,而此词也在早期国语中时能见到。例如:
( 2) 希特勒不愿屈就副揆。巴本恃兴登堡为后盾。准备续握政权。与新国会周旋( 《申报》1932.8.15)
( 3) 空气之流动,不是风之背后的风神; 我们看见电能殛人,我们只承认殛人的就是电。( 《少年中国》1921.2.15)
( 4) 去年年杪,英法首揆在伦敦开重要会议。( 《申报》1920.1.11)
当今华语中最常用的是“月杪”,而这也是早期国语中的常用词。例如:
( 5) 上列的程序是群学会会长于去年十一月间拟定的,正式年会在十二月杪,现在已过去了。( 《少年世界》1920.3.1)
( 6) 他们不是很出力帮助反动派,冀保那批人仍在权位么? ( 《新青年》1920.11.1)
( 7) 俄灾赈济会上海部今日假西门其和影戏院,演放滑稽影片八大本,内容大有可观。( 《申报》1922.10.15)
以下,我们再从黄妙芸所列举的马来西亚沿用的普通话中已经废弃的古旧词语中选取几个8,分别把它们在古代、早期国语以及当今华语的用例列于其下。
店东( 旧时称商店或旅店的主人12) :
( 8a) 店东无奈,走到上房,向公孙 策说道……( 清·《七侠五义》)
(8b)我国商场已成积习店东以此定店员之能否,店员以此承店东之意趣。( 《申报》1920.11.20)
( 8c) 中国辽宁省丹东有餐馆店东表示,这些朝鲜常客近日完全不见踪影。( 2016.10.13)
过堂( 旧时指诉讼当事人到公堂上受审问) :
( 9a) 那判官就叫做崔珏,他登了名,对了姓,解上阎罗王面前。一个个的唱名而过,止唱了四十一名。阎罗王道:原批上是四十二名,怎么今日过堂只是四十一名? ( [明]《三宝太监西洋记》)
( 9b) 又同康运大两钱庄清理处陈鸿烈控沈筱村不理往来银两等案,业已由廨将被告各人先后传到。谕令分别交保过堂候讯。( 《申报》1920.9.28)
( 9c) 地庭法官依万最后允许嫌犯以1 万5000 令吉保释外出,但需要将护照交由法庭保管,另择 8 月 30 日过堂。( 2016.7.26)
农夫( 旧时称从事农业生产的男子) :
( 10a)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周]《诗经》)
( 10b) 教育的款,是我们国内一般农夫出的田租,工商出的税捐,及一切热心教育家出的捐款。( 《北京大学学生周刊》1920.2.1)
( 10c) 据悉,槟州共有 1 万 2000 公顷稻田,涉及 5500 名农夫,政府每英亩稻田津贴 2800 令吉。( 2018.8.31)
书记( 旧时称办理文书及缮写工作的人员) :
( 11a) 但职官书记,预闻盛藻,歌咏不足,敢忘编次。谨为一帙十卷,第目如左。( [六朝]《全梁文》)
( 11b) 所以从“用民省长”一直到书记的都恨我,惟有学生不恨。( 《北京大学学生周刊》1920.3.21)
( 11c) 被告为一名单亲妈妈,育有一名12 岁女儿,事发前在一发展商担任书记。( 2018.1.4)
同僚( 旧时称同在一个官署任职的官吏) :
( 12a) 足下同僚,似有陆录事者,此生东南名地,又张玄外孙,持身至清,雅有志节。( [六朝]《全刘宋文》)
( 12b) 在这个中央教育会中,现有七名平民教育委员,并有其替代员及他各科同僚等。( 《新青年》1920.10.1)
( 12c) 随着他遭谋杀后,他生前的同僚也纷纷在脸书留言怀念他并祝他一路走好。( 2017.9.1)
除黄妙芸所举的以上几个例词外8,我们能够看到的这种“古—早—华”连贯对应的用例非常之多。以下再举两组用例:
( 13a) 夫人天资惠和,温恭妇道,誓言偕老,荣枯共同。( [唐]《唐代墓志汇编续集》)
( 13b) 四年后,日本复与俄国订一协约,承认朝鲜完全独立,并誓言对于朝鲜内政不施干涉。( 《申报》1920.5.8)
( 13c) 在这起事件上,我誓言与关丹人民站在同一阵线,共同承担健康及环境所带来的风险。( 2019.8.16)
( 14a) 肃肃令德,雍雍至仁。玉质才成,冰霜始新。谨孝无比,忠贞绝伦。於家克俭,於邦克勤。讵料花发,风起清晨。来飘蕊谢,红香没尘。( [唐]《唐文拾遗》)
( 14b) 学生联合会因之实际改组,重振精神,以期稍尽厥职,讵料横暴之事层出不穷。( 《申报》1920.11.21)
( 14c) 美国一名男子在本年 10 月的赌城大屠杀中大难不死,讵料仅仅个多月后,却在内华达州截顺风车时惨遭撞死。( 2017.11.26)
通过以上单独以及成组的用例,我们可以初步证明: 当今华语舍今取古时所用的古词确系来自中国的早期国语。以下,我们再从另外一个角度对此作进一步的证明。
三、古、今词错杂使用之源
这里,我们把本文所讨论的舍今取古现象作为一种表达方式,来考察它的来源。其实,上一个来源说清楚了,即当今华语中的古词主要来自早期国语,那么这一表达方式之源基本也就清楚了,因为二者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
我们先从早期国语的特点说起。陈建民指出: “五四是白话文的创新时期,无章可循,不讲规范,各人按各人的语文功底,或夹杂近代白话和文言,或夹杂欧化句子,或使用方言俗语,随意性很大,当时就被人称为‘洋八股’、‘学生八股’,文绉绉,洋里洋气,似通不通。”13如果说这样的描述多少有失偏颇的话,那么周光庆所归纳的四个基本特征还是相当客观真实的: 一是以口语为基本,二是融进欧化成分,三是留用古语成分,四是选收方言词语14。以上虽然是就“五四”白话说的,但是在整个早期国语中情况大致都是如此,而其中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白话或口语成分与文言或古语成分并存并用,其中既包括宏观上表达同样意思的一组白话词语与文言词语在一个阶段内的并存并用,也包括微观上的两类词语在一文之中、甚至一句之中混用不别。以下,我们主要就后一方面举例说明。
早期国语中,我们可以见到很多文、白混杂的语篇。例如:
( 1) 夜十二时一律收市。公共租界粥店一业,所捐执照营业时间可以通宵达旦。工部局盖为贫苦小民,以及未明即起、夜半未眠之劳动家与夫拖拉夜班黄包车者流便利起见,实寓体恤之意。近日英美总巡麦高云氏,通谕所属各捕房,饬令探捕传谕各该官地段内之粥店主,须于夜间十二时一律收市,如违查出,亦以违章论,禀请公堂处罚。闻其取缔原因,系由迩来界内夜间每有盗窃案发生,迨经探捕闻警,往捕贼盗,多乘隙窜入粥店,从容就坐,购粥而食,致探捕无从辨认,遂为漏网,故不得不严厉取缔,以清盗源云。( 《申报》1920.9.13)
这是通篇较“白”的文本,但即使如此,也还是使用了很多文言词语甚至于句式。
如果说上例是“白夹文”,那么下例则是“文夹白”:
( 2) 人类之蹈常习故久矣! 有新学说新制度,则相率而骇怪之; 安于教皇者,则以新教为骇怪; 安于君主者,则以共和为骇怪; 安于人类神造说者,则以进化论为骇怪; 安于君尊民卑之说者,则以民约论为骇怪。若是乎,以今日全世界安于私有资本制度之下者,又安得不以社会主义、公产主义为骇怪? 蓝宁氏之收银行、大工业为国有也,俄人反对之,世界之资本家反对之,同党之持社会主义者反对之,曰是剥夺人民之私有财产权也,是陷俄国于破产也。然彼独毅然为之者,则以深信马克思之学说而行其主义之故。( 《解放与改造》1920.9.15)
总之,以上“白夹文”与“文夹白”两种现象合一,基本构成了早期国语词语使用以及表达方式的常态。就当下的华语来看,虽然主要是前一种情况即白夹文,且没有早期国语那么“夸张”,但就其实质而言,却是一脉相承的。
本小节中,我们换一个角度,以本文第一小节我们调查、列举的各类古词为对象,考察古、今相对词的使用情况。我们几乎都能找到二者共现于一句或一文之中的例子,以下逐一列举。
先看近指代词的用例:
( 3) 有时,这一层的办到,是因直接征服了这国家的政府,但是因为直接征服政府反致加增本国外治上的困难负担,所以最通行的方法,便是避去征服该国家的名义,而实在暗中握有控制的全权。( 《共产党》1920.12.7)
( 4) Deleon 的反对不是根据道德律上立言,他只武断此种方法是不妥的,他以为劳工用这种手段是“人急跳梁”的办法,是一种不好的教育。( 《解放与改造》1920.4.15)
( 5) 这种亚美排亦为赤痢的病原体。……是种亚美排营养不良时,形成耐久形胞体,每胞体只有四核,故名 A-moeba tetragea。( 《晨 报 副 刊》1921. 10.18)
当今华语中最为常见的组合形式“是项”,早期国语中也很常用,并且有时也与“这项”形成同文对应,只是我们所见用例时间稍晚。
( 6) 是项办法,实际上可称纸上谈兵,一无效果。……所以这项办法,与其说是吸引外汇,倒不如说是限制外汇的内流,较为贴切。( 《申报》1948.10.1)
再看动词的用例:
( 7) 光远前因旧疾复作,电请予假调治,嗣奉院庚电,开嘱以时局艰危,赣省军务诸须主持,令在署静养调摄,未允给假。( 《申报》1920.10.26)
我们甚至还能看到以上两个动词“同义连文”的用例:
( 8) 理发需洋二角,少亦一角五分,洗澡至少一角,予给小账二十文。( 《申报》1920.12.26) 15
( 9) ( 一) 各市乡选民超过户口数者,一体削减,并再照各该市乡户口数减去三成,造册报省; ( 二) 选民数未逾户口数之各市乡,如所报选民数在各该市乡户口数之七成左右者,不必再减。( 《申报》1920.12.14)
( 10) 寺在北高峰之麓,游人必须乘船到茅家埠,由茅家埠登岸,再行数里由径,方能达到。由湖东至毛家埠,先经过未径庄内风景很是可爱。( 《晨报副刊》1922.9.5)
( 11) 各种事物全使我不快,并且我也深知道我令他们不痛快了。( 《晨报副刊》1923.2.14)
虚词中的古词数量虽然不如实词多,但是使用频率却比较高。例如:
( 12) 于劳动以外的其余时间,皆用于艺术及科学音乐的研究,因为邦人都知道音乐是最高尚的快乐。( 《解放与改造》1920.5.1)
( 13) 湘菱和莲官名义上虽是主奴地位,实际上早已破除了这贵贱的阶级,因此精神上双方互认有亲爱的情感,不过没有丝毫非法的行为。这也是他们两人可贵的贞操,亦是他们两个人最可怜的保留。( 《星期》1922.4.23)
( 14) 昌兴公司之俄罗斯皇后号从温哥武取道东洋来沪,在本星期日可以抵沪,当日即须开赴香港; 至亚细亚皇后号,则于本月十号亦可由温抵申。( 《申报》1920.9.2)
( 15) 这些自由的组织在一个政府之下是不可能的,故政府必须消灭。没有自由的组织能做什么事? 除非土地与产业自由的让人享受。土地与产业为少数所有者把持像私有财产,因此私有财产制度必须消灭。( 《北京大学学生周刊》1920.3.28)
( 16) 家境困难不能升学或程度稍低考不到专门学校,大多数因无事可作遂流为流氓——这是中国中学教育的现象,本无可讳言的。办学者看得学生这种情形,急思设法补救,学生因其困苦,也要求设法补救,于是到了第四年级,勉强教以实际生活技能。( 《解放与改造》1920.9.15)
以下一例中的“于是遂”大致也属于跟以上例( 8) 中“予给”相同的“同义连文”。
( 17) 吾媳妇说完后大哭,吾虽然也不赞成儿子出门,但劝之不听,只好由他自奔前程去了。我大儿子于是遂入军籍去啦! ( 《解放与改造》1920.9.15)
以下三例都是“逾”“越”并用,但却用于不同的形式中。
( 18) 到第二天,讲演的愈踊跃,军警也越捕的利害。到了下午,竟捕了七八百人。( 《北京大学学生周刊》1920.1.25)
( 19) 大凡人和人要是心里有了障碍,便觉得样样不对,两个人的意见便变做南辕北辙、背道而驰,这障碍越弄越牢、愈久愈深。( 《小说新报》1920 年 2月号)
( 20) 我想这样事实只能证明愈高等的动物其抚育婴裔越是要周密要聪明。( 《解放与改造》1920.8.15)
如前所述,介词“以”的情况比较复杂,而在早期国语中,这一点也有比较充分的表现,即在不同的句子中,“以”分别与不同的白话词语对应使用。例如:
( 21) 涉约二小时,有数次以取去足内碎石故,稍停不进,匪即用枪相推,或径以枪柄殴击。( 《申报》1923.5.24)
( 22) 医生前天便说到十一点钟送我往爱克斯光线照像处去影照我的肠子,以便定夺给不给我施手术――因为我曾要求他三次给我把那段发炎的盲肠割去,免得以后再发,他却很迟疑的,以我尚有别的病,恐怕施术不便,所以才须待爱克斯光线影照后再定。( 《少年中国》1923 年八月号) 16
( 23) 他既无出版意,遂以此原稿给与他的友人叫韩生的,所谓韩生者,晚年为政府记录保存所的主任。无意中以此易氏原稿送给科学协会的图书馆,但一向科学协会的图书馆把此原稿丢在一边。( 《申报》1928.4.16)
以下“以”“从”并用见于不同的文本:
( 24a) 现在中国的艺术教育可以学校为中心但以我的观察所得实是一个失望的现象和文艺前途的危机。( 《申报》1928.1.1)
( 24b) 他从他的观察所得,他主张医药要简单合理化。( 《申报》1934.1029)
上文第一小节例( 26) a、b、c 分别列举了华语中“以书面方式”“以书面形式”和“以书面”三种同义形式,而这三种形式也同样存在于早期国语中,特别是“以书面”形式最为多见。例如:
( 25a) 苏联代表团代理团长葛罗米柯以书面方式,向安全理事会提议。( 《申报》1946.1.23)
( 25b) 如经当地法律许可,亦得准其以书面形式缮具证明书,签署本人名字并盖用印信呈交法院。( 《外交公报》1921 年七月号)
( 25c) 故余主张,对于此举宜以书面表示反对。( 《申报》1920.12.3)
由以上两小节,我们可以初步得出以下结论:当今华语的舍今取古现象,无论其所取的古词,还是这种古、今错杂的表达方式( 或者说无论是词汇资源,还是词汇资源的使用方式) ,都与早期国语有直接、密切的关系,二者之间具有完全的一致性。
本文的写作目的有二: 一是借由舍今取古这一窗口,对华语词汇运用中与普通话不同的一种表现进行描写,以使读者了解和认识华语词汇及其使用的部分特点; 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溯源,明确华语该现象与中国早期国语之间的一致性,由此来证明二者之间的流与源关系。我们认为,这是此前人们没有尝试过的一个新的角度,而这样的对比和比较为一些关于华语与早期国语关系的论述提供了新的语言事实支持。
上述一致性无论对我们从共时层面了解华语,以及从历时层面认识其来源及发展过程,都有非常大的意义与价值,但是目前远未形成普遍的共识,因此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李宇明在《全球华语大词典》的序言中,立足于中国指出: “清末以降,国语运动迭兴,以新国音、新词汇、新语体为代表的国语教育,伴随着反对封建、昌明学术、复兴民族的社会大潮,从中国内地兴起,逐渐波及港澳、台湾及海外华人社会。这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国语) 的第一波扩散。”17在论及同一问题时,马来西亚学者邱克威则立足当地,作出以下表述: “马来西亚华语的形成是近代汉语形成过程的直接产物; 马来西亚华语并非纯粹是普通话的海外变体。从形成历史及形成过程来说,一是与整体现代汉语的形成是同步展开的,二是形成环境与内部构成都有独特性。”18另外,文中还指出,就其与主流共同语的互动来看,共有三波重要的影响时期,其中第一波就是民国初年“国语运动”的影响。
以上论述都把华语的产生与中国的早期国语联系起来,但是需要更多的语言事实加以证实。目前所见,这一工作虽然有人已经开始关注,比如李计伟认为,中国大陆地区之外华语变体的某些特色可能就是直承早期现代汉语而来,只是这些特色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消失了19; 刁晏斌也立足于东南亚华语的初期发展变化,初步考察并说明了其与早期国语发展变化之间的同步性与一致性20。但是,以上这样的研究一是很少,二是基本属于零星的举例以及碎片化的说明,在这种情况下,像本文这样的比较集中、一一对应式的对比,可能具有更大的说服力。
在线阅读/下载 PDF
-
这是本系列的第二篇论文。在第一篇中,我们首先比较了古词在普通话与华语中使用的受限与否以及具体的限制条件,比如在前者中通常只能用于跟另一个单音节词组成一个韵律词,如“甫一”“此处”,或者是构成四字格,如“漏夜排队”“愈战愈勇”或者是用于标题;而后者中则基本没有这样的限制,可以比较自由地使用。参见刁晏斌《论华语词汇运用中的“舍今取古”现象》(《汉字汉语研究》2021年第3期)。 ↩︎
-
本文所用语料是马来西亚华文媒体光华网近年的近 500 万字语料,为节省篇幅,凡从该语料中提取的例句均只标时间不标出处。 ↩︎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古代汉语研究室.古代汉语虚词词典[M].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9.pp. 713. ↩︎ ↩︎ ↩︎ ↩︎ ↩︎
-
就我们所见,相关研究基本不涉及对主动及被动原因的讨论。然而,现实的语言表达中确实存在二者的对立。比如“航班因大雾被航空公司取消”与“航班被航空公司以大雾为由取消”,二者在结构、语义及语用上都有明显的差异。 ↩︎
-
周清海.华语研究与华语教学[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8( 3) . ↩︎
-
周清海.新加坡华语变异概说[J].中国语文,2002( 6) . ↩︎
-
黄华迎.马来西亚华语词语研究[D].重庆: 西南大学,2014. ↩︎
-
以上对各词意义的说明均取自《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在以上各义项前均加标<书>,即指明其为“书面上的文言词语”。 ↩︎
-
早期国语用例取自瀚堂近代报刊数据库( https: //www.neohytung.com/)。 ↩︎
-
括号中的释义仍取自《现代汉语词典》,下同。各释义中均标明“旧时”,也为上述的“弃用”提供了证明。 ↩︎
-
陈建民.中国语言和中国社会[M].广州: 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p. 85. ↩︎
-
周光庆.汉语与中国早期现代化思潮[M].哈尔滨: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1.pp. 353-370. ↩︎
-
这个“予给”虽然也可以看作常用词“给予”的同素异序相对词,但即使“给予”也还是同义连文的方式构成。 ↩︎
-
此例“以”后下句有“所以”,也可证明上句的“以”正是“因为”的意思。 ↩︎
-
李宇明.全球华语大词典[M].北京: 商务印书馆,2016. ↩︎
-
邱克威.论“华语”与马来西亚华语的研究[J].马来西亚华人研究学刊,2012( 15) . ↩︎
-
李计伟.大华语视域中“帮忙”用法的共时差异与历时变化[J].汉语学报,2018( 4) . ↩︎
-
刁晏斌.东南亚华语初期发展变化考察[J]. Global Chinese,2021(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