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两岸语言“直接对比”研究
[摘 要] 文章提出了两岸语言对比研究中“间接对比”和“直接对比”的概念,前者是指长期以来一直使用的语料采集与选取方式,以及基于这一方式的研究; 后者是指有意识、有目的地选取能够形成“直接对比”的两岸语料,并以此为基础而进行的相关研究。前者的盲目性较大,效率不高,有时可能会漏掉一些语言点,因而与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研究的要求不完全相适应; 后者则能够在某一范围内提供大量详尽的最小对比语料,并使得这方面的研究由单向比对到双向对比。不过,直接对比也有选择对象、内容以及使用上的某些限制。
[关键词] 两岸语言差异; 普通话; 台湾国语; 直接对比
一、引言
两岸语言对比研究已经持续进行 30 年了。在此期间,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也仍然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就研究内容而言,远未达到均衡和系统。就前者而言,主要表现是尚未形成对各个方面的全覆盖; 就后者来说,则是尚未能按某一方面对象或内容的系统来进行全面的研究。1 上述问题的存在,既有宏观层面的理论基础、学科定位问题,也有具体的研究观念、目标取向等问题,此外,还有一个重要方面,这就是语料的取舍及其标准问题。本文主要就语料问题切入,提出两个概念: 间接对比研究和直接对比研究。前者是指我们长期以来一直使用的语料采集与选取方式,以及基于这一方式的研究; 后者相对于前者而言,是指有意识、有目的地选取能够形成“直接对比”的两岸语料,并以此为基础而进行的相关研究。
表面上看,上述间接或直接对比的研究似乎只是语料及其选取的问题,实际上是方法问题,由直接对比语料,可以进一步拓展研究范围,加深认识,从而达到更高的水平和层次。
本文中,我们以美国 Simon & Schuster( 西蒙与舒斯特公司) 2011 年出版的 Steve Jobs by WalterIsaacson( 沃尔特·艾萨克森著“Steve Jobs”) 的两岸翻译文本,即大陆的《史蒂夫·乔布斯传》( 中信出版社,2011 年 10 月第 1 版) 和台湾的《贾伯斯传》( 天下远见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1 年 10 月第1 版) 为例,来对相关问题进行说明和举例。
二、两岸语言的间接对比研究
30 年来,我们进行的基本都是两岸语言的间接对比研究,如果主要从语料的选取及使用着眼,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一般是选取某些台湾的文本形式( 如文学作品、报纸等) 进行阅读,然后凭各自的普通话语感,挑出其中有较大、较明显差异的点来进行比较、分析和说明。由于受制于阅读( 语料) 范围、个人的语感以及专业知识背景等,提取的语言点比较有限,一是多集中在差异最为明显的词汇方面,二是往往停留在诸如此有彼无、此无彼有以及同形异义等较为浅表的层次。后一阶段,就一些主要的研究来说,大致都建立和使用了规模不等的语料库,虽然由此而扩大了语料的数量和种类,并且可以方便地进行一些量的统计,但是就研究对象的获取而言,仍然基本同于前一阶段,即主要还是以普通话语感为基础,通过对台湾语料的阅读来发现可以研究的问题。当然,也有一些是对已有问题的重新研究,则另当别论。
这样的研究模式,如果着眼于研究的最初或起始阶段,无疑有完全的必要性,甚至是唯一性,但是如果一直持续不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学术要求的不断提高,可能就会曝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约略言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盲目性较大,效率不高。研究之初,因为可以研究的“生”问题比较多,往往随便就可以“碰”到。随着相关研究的持续进行,这样的可能和机会就会逐渐减少,那么,更多的就要依靠“找”了――可能很快就找到,也可能一时找不到,由此自然就带来了盲目性较大,效率也不高的问题。从笔者个人的研究实践以及指导学生从事相关研究的实际来看,大致就是如此。
其二,可能会漏掉一些语言点。即使我们努力寻找,对于数量庞大无比的语料而言,终究只能是沧海一粟,我们很可能会漏掉一些语言点,甚至是比较重要的一些点,我们的研究就会出现死角,很难形成对研究对象的全覆盖。综观 30 年的研究,前边我们所说的就研究内容而言远未达到均衡和系统,很大程度上就与此密切相关。
其三,与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研究的要求不完全相适应。如果说,此前我们的语料选取模式以及基于此的研究方法与当时的研究要求基本相适应的话,那么随着研究目标的调整、学术标准的提高,就越来越显示出不足和局限。对现在的研究目标及要求,我们表述为主要是对已有研究的拓展和加深、提高学术含量,目的是真正全面、深入、细致地描写和分析两岸语言全部的同与不同,以及融合与发展,在此基础上,进行定位、定性,最终形成一个准确完整的表述。1 正是基于这一定位,我们才提出了前述的均衡与系统问题,而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多方面的突破,首当其冲的就是语料问题。
三、两岸语言的直接对比研究
直接对比研究的关键是有意识、有目的地选取两岸能够形成“直接对比”的语料。所谓直接对比语料,指的是两岸来自同一源形式的文本,如某一部外国作品或著作的两岸译本。这样的语料能给我们的研究提供以下便利: 第一,因为来自同一部作品或著作,内容完全相同,而遣词造句等往往也受制于源形式,由此有了充分的可比性; 第二,能够提供大量的语言对比事实。比如最小的独立使用单位词的不同翻译形式,由此可以提供大量的直接对应词语; 第三,词汇以外,在其他方面( 如语法、修辞以及表达方式等方面) ,往往也能提供大量的直接对比材料; 第四,能够在某一范围内提供比较详尽的对比资料。比如原著是一部某一科技领域的著作,则关于该领域的主要词语、话语模式以及习惯性表达方式等基本都会出现; 第五,由单向的比对到双向的对比。以往的研究更关注和强调台湾与大陆的不同,而直接对比研究,不仅是看台湾与大陆有哪些差异,同时也关注大陆与台湾有哪些不同,进而总结各自的特点,并揭示隐藏在其背后的原因。可见,直接对比研究能在相当程度上避免间接对比研究的不足,而且,对这样的语料有目的、有意识地使用,一定会促进两岸语言对比研究。
使用直接对比语料,采取的是类似于古籍校勘中“对勘”的阅读方式,进行的是逐词逐句的对比,由此可以一次性地提取大量的各类差异形式,虽然速度可能不快,但是有效避免了盲目性。同时,这样的对读方式在某一范围内自然也不会漏掉任何语言点,并且借由这种穷尽式的搜索,以及相对一方同一对比点的显示或进一步明确,还可以发现一些通过间接对比语料很难发现的语言点,从而掌握更多的语言事实。因此总体而言不失为一种简单高效的问题发现方式。
另外,因为在某一范围内进行的是穷尽性搜索,得到的材料应该是最全面的,由此就可能做一些封闭环境下的定量分析,以使我们的研究进一步走向精确化和精密化,这也能弥补以往研究的某些不足。这样的直接对比语料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相关研究,对两岸对比工具书的编纂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当然,直接对比语料也有它的局限: 一是选择对象的限制,即并非在所有方面都能找到合适的直接对比语料。目前,最为直接对应的就是各种翻译( 包括各种文字作品以及视频、音频材料等) 文本,其他方面则较难找到,因此无法满足平衡语料库的“平衡”要求; 二是内容的限制。任何一组直接对比语料的内容往往只涉及某一或某些方面,它对语言事实的反映也就不会是特别全面的( 比如从词汇的使用上,可能就会有一些“死角”或薄弱方面) ; 三是使用上的某些限制,甚至一定程度上存在“误导”的可能。比如就翻译而言,有时一句原文,两岸可能有翻译方法上的区别( 比如直译或意译、准确翻译或“译述”甚至“造译”等) ,由此也可能造成最小对比单位并非严格对应,或者是对比“失真”的情况。
要克服上述局限,一是尽可能地利用数量更多、覆盖面更广的不同类型的直接对比语料; 二是与间接对比语料相结合,形成精与粗、点与面及不同文本、语体形式等的合理搭配。
四、两岸语言直接对比研究示例
结合以上讨论,以下列举一些我们在对读两本译著时记录下的一些例子,来进一步说明和验证直接对比研究的功能与作用。只是举例说明,并非穷尽性的研究( 这样的研究以待来日) 。
1.用词差异
这可以说是直接对比语料作用最大、最充分的一个方面。乔布斯的一生如“Steve Jobs”大陆译本内容提要所说: “史蒂夫·乔布斯有如过山车般精彩的人生和炽热激越的性格成就了一个传奇,一个极具创造力的企业领袖,他追求完美和誓不罢休的激情使个人电脑、动画电影、音乐、移动电话、平板电脑以及数字出版等 6 大产业发生了颠覆性变革。”
从专业用语的角度,该书大量使用了上述六个方面的专业术语,其中有很多已经成为当今高科技时代的日常用语; 从一般用语的角度,此书叙述的是乔布斯波澜壮阔的一生,具有传记文学的一般特征,所以也大量使用了现实生活中的常用词语; 从翻译及汉语外来词语的角度,两岸译本对原作中出现的大量人名、地名、机构、产品及专业术语和某些一般词语等都进行了对等的翻译,而采取的方式在共性的基础上又带有各自的显著特点,因此具有独特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最常见的情况是,由两岸译本对比,可以直观地发现两地的对应词语,例如:
台: 二次大战结束后,保罗·贾伯斯从海岸防卫队退伍。
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保罗·乔布斯从海岸警卫队退伍时……( 第一章)
由此例的最小对比显示,大陆普通话中的“海岸警卫队”在台湾国语中叫“海岸防卫队”,二者是对应词语。
台: 贾伯斯的父亲是高中中辍生,而且是黑手,从汽车零件交易中获利。
陆: 乔布斯的父亲是个高中辍学生,他在修理汽车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通过买卖零部件赚取可观的利润。( 第二章)
除“中辍生”与“辍学生”构成对应词语外,此例的“黑手”在台湾义指从事机械修理的技术人员,如“汽车黑手| 这位修车厂老板是从当黑手起家的”,而在大陆此词义为“借指暗中从事阴谋活动或在幕后指挥、操纵阴谋活动的人或势力。警惕黑手操控股市︱斩断伸到建筑市场的黑手。”2 这里显示了一个彼有此无的义项,同时也给工具书中相关的释义提供了一个最佳的对比书证。又如:
台: 贾伯斯想赚钱买新车,于是请沃兹尼克载他到德安札学院,看公布栏上的征人启事有没有他可以做的工作。
陆: 为了想办法赚钱买一辆新车,乔布斯就让沃兹尼亚克开车带他去了迪安札学院,到那里的公告板上寻找招工启事。( 第三章)
以下是我们随手摘录的部分两岸对应词语( 括号内为大陆词语) :
五角大厦( 五角大楼) 、行销部主任( 市场总监) 、同理心( 共鸣) 、有焦点( 专注) 、最高竿的行销天才( 顶级的营销专家) 、冷感( 不感兴趣) 、作业系统( 操作系统) 、发想( 创意、构思) 、这支广告( 这则广告) 、侧录带( 盗版录音带) 、试算表( 电子表格) 、市调( 市场调研) 、跑了个应用程式( 运行了一个应用程序) 、位元组( 字节) 、随机存取记忆体( 内存) 、网球肘( 肘关节发炎) 、海芋百合( 马蹄莲) 、鹰架( 脚手架) 、绣帏( 挂毯) 、人资( 人力资源) 、产品的先知( 产品架构师) 、影本( 副本) 、告诉( 指控) 、征信社( 侦探所) 、街友( 流浪汉) 、飞官( 飞行员)
即使在这方面素无积累与研究的人,仅由这些简单的例子,也能对两岸的词汇差异形成一些初步的印象: 词与词之间有严格的且具有唯一性和排他性的对应,有一对多或多对一的非严格性的对应,也有词与非词之间的对应。此外,还可能有语境性的临时对应,以及由于其他某种或某些情况造成的“表面对应”等。这些则可能为进一步考察与研究提供某些线索或触发点。
借由直接对比语料,不仅可以发现或明确大量的对应词语,有时还可以发现其他一些值得注意的事项,而这些也都会为了解和认识某一词语增加新的内容。如上例中的“黑手”,再如:
台: ( 沃茲尼克) 甚至还和父亲一起考上了火腿族的执照。
陆: 他还和父亲一起获得了业余无线电执照。( 第二章)
“火腿”以及“火腿族”在大陆也有,均指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此词有明显的“谐趣”意味( 其对应的是英语的 ham,ham 既有“火腿”义,又有“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义,于是有人就用“火腿”来戏称业余无线电爱好者) ,目前在大陆的使用范围还不广,主要见于网络世界,现实世界的使用通常要加引号,大致处于“初显”阶段,台湾则没有这样的限制,说明已经过了这一阶段。
台: 他们都不是重要干部,对苹果而言,根本可有可无。
陆: 我要带走的都是级别很低的员工。( 第十八章)
台湾“干部”的意思与大陆并不完全一致,使用范围也与大陆有所差异,概因受日语的影响,值得注意。查《两岸常用词典》,此词在台湾义为“统称政党或团体中,担任领导或管理工作的人员”,而在大陆则是“统称国家机构、军队或私人团体中的公职人员( 士兵、勤杂人员除外) ”。2
台: ( 她) 得知他的新父母保证把他好好抚养成人,才愿意在出养同意书上签字。
陆: 她说当时她承受了很大压力才在领养文件上签字,而且她是在被告知他会在新父母家非常幸福才签字的。( 第二十章)
有一家台湾的“儿福联盟收出养服务”网站,首页的宣传语中有以下几句话: “出养父母是第一棒,用爱来孕育孩子的生命,收养爹妈是下一棒,用爱陪伴孩子成长。”笔者对“出养”一词相当陌生,上网查了一下,在大陆很少使用。目前大陆基本仍只有一个“收养”,而台湾则细分为二: 着眼于不同主体的“出养”与“收养”,这是语言表达精密化发展的一个表现。
台: 贾伯斯本想将辞职信付邮,巴恩斯说这么做显得姿态过高。
陆: 乔布斯觉得,辞职信寄到苹果公司就行了,但是苏珊· 巴恩斯认为这样会显得太过傲慢。( 第十八章)
《现代汉语词典》第 6 版中“高姿态”为名词,指“处理问题时对己严、待人宽的态度”。大陆的对应翻译,加之上下文语境,可以提示台湾此语意思与大陆不同。如没有这样的对比,台湾这一表达形式的意思可能就不会引人注意。
台: 贾伯斯把他自己被亲生父母弃养的痛苦说给她听。
陆: 乔布斯跟她分享自己被领养的痛苦。( 第二十章)
大陆译本直接以“分享”来对译原文的 shared。汉语一般用法中,“分享”通常只用于“好”的方面,如“分享幸福/喜悦”等,而香港的“港式中文”因为受英语的影响,可用于“坏”的方面,3 仅由此例看,台湾固守汉语传统,而大陆则向港式中文靠拢。
以下再简单讨论外来词语。
对于外来词语( 包括人名和地名) ,两地译本可以提供完备的从类型到使用情况的直接对比,由此自然就可以对两岸这方面的异同形成比较完整的认识。
除了记音、用字、音节数目及意译时的差异( 比如书名“Be Here Now”,台湾译为《活在当下》,而大陆则译为《此时此地》; 杂志名“Whole EarthCatalog”,台湾译为《全球目录》,大陆则译为《全球概览》) 。两岸译本反映出的一些带有明显倾向性的差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翻译与否的差异。两岸都有一些直接移用英文原型而不加翻译的情况,通常指称显著度比较高的事物,比如 IBM、Facebook 等,以及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词也不译。例如:
台: 皮尔斯团队表示,RenderMan 不像 Excel 或Adobe 图像工具 Illustrator 那么容易使用,想藉此劝阻贾伯斯。
陆: 皮尔斯团队试图劝阻他,他们认为 Render-Man 并不像 Excel 或 Adobe 图像工具 Illustrator 那样易于使用。( 第十九章)
此外,有不少词语台湾用汉字形式( 意译或音译) ,大陆则使用原型或汉外混合形式,前者如“苹果一号——( The) Apple I、财务长——CFO、执行长——CEO”,后者如“赛特/戴——Chiat/Day 广告公司、电脑断层扫描——医疗 CAT 扫描、麦金塔电脑——Mac( 电脑) ”。也有少数相反的情况,如台湾用“polo 衫专卖店”,大陆用“马球服装店”,台湾用“google”,大陆用“谷歌”。
二是人名翻译繁简不同。人名的翻译,两岸基本都采取在译名后括号给出原名的形式,两岸最大的区别在于台湾只翻译部分人名,大陆则全部对译。这种繁简的对立十分普遍,例如Frances MooreLappé,台湾译为“拉佩”,大陆则译为“佛朗西斯·摩尔·拉佩”; Andrew Lloyd Webber 台湾译为“韦伯”,大陆译为“安德鲁·劳埃德·韦伯”; DavidPaulsen 台湾译为“栢尔森”,大陆译为“戴维·保尔森”。
三是音译、意译取舍不同。两岸音译与意译的取舍大多相同,我们所见的不同几乎都是台湾用音译,大陆用意译,如 Digital Equipment 台湾译为“迪吉多”,大陆译为“数字设备公司”。
此外,还有一些相对次要( 主要是用例不多,因此对比不够明显) 的差异,比如,台湾喜用“好字眼”音译法,4 而大陆则用一般的音译甚至不译,前者如德国家电品牌 Braun,台湾译为“百灵牌”,大陆译为“博朗”; 后者如 Sun 电脑公司,台湾译为“升阳电脑”,而大陆则直接用“Sun 公司”。不过,偶尔也会有颠倒过来的情况,可以看作两岸的相互影响,甚至一定程度上化异为同的趋向,比如 Syl-vania,台湾译为“希凡尼亚公司”,大陆则译为“喜万年公司”。
外来词语对比应该是直接对比研究中最有特色、最能体现其优越性的部分。汇集书中所有的外来词语,然后对其类型进行全面归纳,对其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总结,继而进行两地之间的细致对比,给出精确的定量分析,无疑会使两岸外来词语对比研究深入一大步。
2.语法差异
直接对比语料对于两岸语法异同的比较也有重要的作用,借由直接对比,一是能够突显某些差异,二是有利于抓住一些以往不为人们注意的差异点。前一种情况最为普遍,比如某些类型的复句,大陆通常使用配套的关联词语,而台湾则保留早期现代汉语的传统,有时会只用一个,像下文中“尽管……( 但是) ”的对比就非常明显:
台: 尽管贾伯斯已名利双收,依然认为自己是反主流文化之子。
陆: 尽管已经名利双收了,但乔布斯还是把自己看作一个反主流文化的孩子。( 第九章)
台: 盖兹和贾伯斯两人尽管一样野心勃勃希望称霸科技与商业领域,背景和个性却迥然不同。
陆: 尽管两人对技术和商业的融合都抱有相似的雄心,但是他们背景不同,个性迥异。( 第十六章)
以下台湾用例中的“不但……”也不配套:
葛赛不但取代贾伯斯,成为麦金塔部门的主管,苹果二号部门也由他掌管。( 第十七章)
我们认为,就句子成分及其语法-语义关系而言,两岸差异最大的是动宾结构,5 即台湾国语中有更多的动词可以带宾语,而在大陆,它们则主要用为不及物动词。如:
台: 我这辈子合作过许多企业,没看过如此愤怒的一群经理人。
陆: 在我进行过商业合作的企业中,从来没有见过人们如此愤怒。( 第十八章)
台: 贾伯斯很气苹果。
陆: 他对苹果很气愤。( 第十八章)
台: 于是贾伯斯去电 IBM 执行长艾克斯。
陆: 于是,乔布斯拿起电话打给IBM 的CEO 约翰·埃克斯。( 第十八章)
正因为两岸用法不同,所以大陆一般要用另外的表达方式。以下一例中台湾国语中的“灌输”带了双宾语,也与大陆不同:
台: ( 他) 也灌输她各种灵性特质。
陆: 他还赋予她各种各样的精神特质。( 第二十章)
台湾国语较多沿用早期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比如“述-宾-介-宾”结构,而大陆普通话中则有所发展变化。例如:
台: 凯尔和亚特金森抱怨说,贾伯斯让他们花太多时间在标题栏的设计细节上,害他们无法做更重要的事。
陆: 卡雷和阿特金森曾一度抱怨说乔布斯在标题栏的修改上耗费了他们太多时间,而他们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第十二章)
台: 丽莎太昂贵了。我们努力把丽莎卖给大公司,但力有未逮,因为我们的强项向来是销售平价电脑给一般消费者。
陆: 它太贵了,我们试图把它卖给大公司,但我们擅长的是出售给个人用户。( 第十三章)
类似的显示两地差异的对比形式很多,再如:
台: 卡特基说: “史蒂夫不但拥有蒂雅克双卷盘录音机,还收藏了大量的狄伦演唱会侧录带。它真的很高科技、很酷。”
陆: “史蒂夫有一台 TEAC 牌双卷盘录音设备,还有大量迪伦的录音带。”科特基回忆说,“它真的很酷,又科技感十足。”( 第三章)
台湾“程度副词+名词”形式远比大陆常见。
有时,借由某一形式的使用与否,还可以进一步追寻其中的某些原因和规律。例如:
台: 而他们的直觉要比世界其他地方的人来得发达。在我看来,直觉是非常强大的力量,要比理性来得有力。
陆: 而他们运用直觉,他们的直觉比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要发达得多,直觉是非常强大的,在我看来比思维更加强大。( 第四章)
《现代汉语词典》第6 版收“来得”,2 释义为:“〈口〉动( 相比之下) 显得: 海水比淡水重,因此压力也~大| 下棋太沉闷,还是打球~痛快。”因为是口语词,“来得”在大陆的使用范围受限,使用频率也不高,所以这里采用了与台湾不同的翻译方式。而在台湾,使用较少受限,使用频率较高,仅在这一句话中就两次出现。
与间接对比一样,直接对比也可能“碰”到一些值得注意的语法差异,如以下台湾用例:
他拖着虚脱的身体回到家,倒头大睡,打算好好睡个一天以上。( 第十五章)
贾伯斯也答应给《新闻周刊》独家,而且出刊时间会比《财星》早个几天。( 第十八章)
以上两例中的“个”就非常值得关注。吕叔湘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 增订本) 》( 商务印书馆,1999) 221 页收“个”,第二项“跟动作有关的用法”中第二条是“动+个+约数”,举例是“哥儿俩才差~三两岁| 每星期来~一两趟”等; 后面的说明是“跟不用‘个’比较,有‘个’显得语气轻快、随便”。以上两例中,前一例“个”后并非约数,后一例“个”前为形容词,结合上下文看,两例也都没有明显的“轻快、随便”意味。就笔者的印象来说,台湾人口语中,类似的“个”用得比较普遍,因此值得进一步深究。
在语料的直接对比中,我们会发现一些陌生化程度比较高的形式,例如台湾的以下一例:
这个设计滥透了。颜色背景太深,有些线条的粗细不理想,按钮也太大颗了。( 第十二章)
此例的最后一句,大陆作“按键也太大了”。就我们所见,在台湾的当代表达中,程度副词与一个含有形容词或形容词性语素的语言单位的跨层组合形式比较常用,这里的“太大颗”就是一例,类似的再如“相当/更为快速、比较多人、比较好命、极为/这么负面、非常资深、非常厚脸皮”等,这一现象在以往的研究中似乎还没有人提到。
再看以下的例子:
台: 1983 年 5 月,阿尔卑斯才坦承至少还要再一年半的时间,才能生产和索尼一样的磁碟机。
陆: 1983 年 5 月,阿尔卑斯电子公司的人承认,至少还需要18 个月,才能生产出索尼驱动器的仿制品。( 第十三章)
很显然,台湾译本中的这个“再”很有特点,也与大陆有明显的差异。
3.表达方式差异
这里的表达方式并非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学术概念,着眼于两岸对比,大致是指同一意思两岸分别采取了反映不同语体风格及语用取向的不同形式。既可以体现在某一个词语的使用上,也可以落实在某一句式的选择上,总之,不同的语言单位都有可能承担并反映表达方式的差异。以下,我们仅通过两对相对的概念,来举例性地说明两岸在表达方式上的差异。
( 1) 古雅―通俗
我们曾经讨论过台湾国语的古旧色彩及其表现,6 而大陆日常表达口语化、通俗化取向与台湾相比也是非常明显的,韩敬体就此写道: “解放后,大陆语文教育提倡语体文,倡导言文一致,作品语言趋向口语化,不少文言词被语体词或短语所取代,书面语中传承的带文言色彩的词语大为减少,书信用语也语体化了。”7 由此形成的两岸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用例非常多见,如:
台: 在这个数位时代,美国努力走在创新的最前头,世界其他国家也汲汲建立创新经济。
陆: 如今,美国正在寻找方法保持自身的创新优势,全世界都在努力建设创造性的数字时代经济。( 前言)
台: 他们的婚姻幸福美满,鹣鲽情深,直到四十年后才被死神拆散。
陆: 事实证明这是一段幸福的婚姻,两人厮守了四十年,直至死亡将他们分开。( 第一章)
台: 许多里德学院的学生把这三条奉为圭臬。
陆: 许多里德学院的学生把这三条告诫奉为座右铭。( 第三章)
台: 我们参与了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一场革命。能躬逢其盛,我深觉三生有幸。
陆: 我想我们参与了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我很高兴自己是其中的一分子。( 第五章)
台: 文中提到: “贾伯斯的舌粲兰花,以及他那无条件的信仰,连早期基督教殉道者都自叹弗如。一脚踢开世界大门,让个人电脑登堂入室的,非贾伯斯莫属。”
陆: 文中写道: “他有高超的推销技巧,他的盲目信仰甚至让早先的基督教殉道者都嫉妒不已,正是他――史蒂夫·乔布斯――开启了个人电脑产业。”( 第十三章)
台: 贾伯斯赞成让苹果入股,但其他人却期期以为不可。
陆: 乔布斯愿意接受苹果公司的投资,但是在座的其他人认为这样做不明智。( 第十八章)
( 2) 活泼―平实
相对于上一组表达方式差异,这一组对比尚不为人们注意,我们拟就“台湾‘国语’中的生动表达方式”问题做进一步的探讨。这样的对比同样明显,例子非常多,如:
台: 他看到一只小牛出生的经过: 小牛宝宝在出生几分钟内,就试着自己站起来,开始行走,这一幕教他看得目瞪口呆。
陆: 他看到了一只小牛犊的出生,让他惊讶的是,这只小动物才落地几分钟就挣扎着站起来开始走路。( 第一章)
台: 从此,贾伯斯就要向他的主食罗马牌谷物脆片说拜拜,其他如米食、面包、谷类食品、牛奶也都不能吃了。
陆: 这就意味着,即使是麦片也不能再吃了――还有所有的米饭、面包、谷类以及牛奶。( 第三章)
台: 然而有一小撮人,也就是我们现在口中的“骇客”,拥抱电脑,将之变成解放的工具。这就是真正通往未来的王者之路。
陆: 但有一小部分人――也就是后来被称做黑客的人――欣然接受了电脑并开始将它们转变成解放的工具。这一举动后来被证明是通向未来的正确道路。( 第三章)
台: 沃兹尼克得知贾伯斯光是为了摊位就付了5000 美元,惊讶得下巴快掉下来。
陆: 于是他预先支付了5000 美元,这让沃兹大感震惊。( 第六章)
台: 亚特金森于是请贾伯斯亲自出马为 WYSI-WYG 护航。
陆: 阿特金森只好搬来乔布斯帮忙。( 第八章)
台: 谁还在乎苹果二号? 过几年,苹果二号就死翘翘了。
陆: 谁在乎 Apple II 啊? 用不了几年 Apple II就会消亡了。( 第十章)
台: 因为我们两人的波长相同,因此可以帮对方接话,说出未说出的话。
陆: 我们志趣相投,因此能够说出对方没有说完的话。( 第十四章)
台: 他说,跟他走的人对公司可有可无,却带走五个老鸟。
陆: 他说准备带走几个中层职员,结果却要带走五位资深人士。( 第十八章)
台: 艾森史达特说,贾伯斯的大胆,让他眼珠子差点跳出来。
陆: 艾森斯塔特回忆,自己为乔布斯的厚颜无耻瞠目结舌。( 第十八章)
在上述用例背后,有很多应该而且值得发掘的东西。
在线阅读/下载 PDF
-
刁晏斌.两岸四地语言对比研究现状及思考[J].汉语学习,2012( 3) : 95-103.p. 95-103. ↩︎ ↩︎
-
石定栩,邵敬敏,朱志瑜.港式中文与标准中文的比较[M].香港: 香港教育图书公司,2006: 346. ↩︎
-
贺国伟.汉语词语的产生与定型[M].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81. ↩︎
-
刁晏斌.差异与融合――海峡两岸语言应用对比[M].南昌: 江西教育出版社,2000: 172. ↩︎
-
刁晏斌.台湾话的特点及其与内地的差异[J].中国语文,1998( 5) : 387-390. ↩︎
-
韩敬体.海峡两岸词语的歧异和减少歧异的设想[C]/ /周荐,董琨.海峡两岸语言与语言生活研究.香港: 香港商务印书馆,2008: 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