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当代汉语中比较流行的几种双音简缩造词现象

摘 要:当代汉语中比较流行的双音简缩造词现象主要有四种 即谓词性词组成词、原有三音节词双音化成词、大幅度“无理”简缩成词和利用已有词语模造词。上述现象有一定的类推性 它们为数众多 有相当一部分的陌生化程度比较高 在使用上也有不平衡性 它们的促生原因比较复杂。这一现象对当代汉语词汇有多方面的影响而对它们的研究也有多方面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当代汉语;造词法;双音化;简缩词

引言

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在长达几千年的发展中,词汇一直在双音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其结果就是双音节词越来越多,最终占据了词汇总量的绝大多数。据王化鹏统计,在《汉语拼音词汇》J部所收的1492个词中,双音节词约占89.4%;1而张国宪的统计结果是,《普通话三千常用词表》所收的1621个名词中,复音词(其中绝大多数为双音节词)约占总数的85%。2

当前是汉语词汇十分活跃的时期,其主要表现之一就是产生了大量新词语,而新词语中以双音节词为最多。据汤志祥统计,在当代汉语中,双音节词所占比重最大,大约居四成,分别是单音节词的10倍,三音节词语的20倍,四音节词语的40倍。3我们也曾就林伦伦等编著的《现代汉语新词语词典》(花城出版社2000年)所收词语进行过统计,其中双音节词最多,所占比例是39.6%,4比居于第二位的四音节词语高出大约15个百分点,可见时至今日,双音节依然是一种强势形式。

在为数众多的新生双音节词中,有相当数量是通过简缩产生的,可以说,简缩已经成为目前双音节词最重要的产生手段之一。我们曾就王均熙《当代汉语新词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3年,收词范围从20世纪90年代到2003年)所收的5060条新词语进行过统计,其中简缩词语约有2000条,占收词总数的40%,5居第一位,比例远高于其他音节的词语。

在新生的简缩词语中,除了按传统方式构成的以外,还有几种以前并不常见的形式,它们既有当代汉语的特点,同时又非常能产,而以前人们却较少注意,因此很有专门讨论的必要。

一、现象及分析

当代汉语中比较流行的双音简缩造词现象主要有以下四种。

1.谓词性词组成词

词组简缩成词,一直是现代汉语词汇的重要来源之一,其中也包括不少谓词性的词组,比如“抗击日本-抗日”“整顿作风-整风”“扫除文盲-扫盲”等。但是,以往这样的简缩形式通常具有两个特点:一是简缩对象往往是那些比较固定且有较高复现率的词组,其简缩形式形成后也很快固定下来,获得很高的使用频率,成为一个真正的词,而原形却很少或者不再使用;二是简缩后很多都由谓词性变为体词性,上举几例就是如此。

以下我们要讨论的是由谓词性的四音节临时组合简缩为双音节的组合形式,其中有一些已经或趋于固定,如“关爱、研发、评析、帮扶、并购、撤并”等,但是更多的则仍为临时性组合,处于词汇的初显阶段,如“娇靓(娇柔靓丽)”等。此外,与以前不同的是,这些形式简缩后性质不变,即仍然是谓词性的。

这样的新组合形式目前相当多见,其简缩对象以动词性词组为最多,如果把“原型”记为ABCD(下同),简缩方式主要有AC与BD两种。例如:6

AC:颁发授予-颁授、传讯拘留-传拘、催促查询-催查、妨碍扰乱-妨扰、计算征收-计征、监督管理-监管、检查控告-检控、控制管理-控管、评定授予-评授、清理退还-清退、推荐介绍-推介、选择聘用-选聘、制作贩卖-制贩

BD:兼并收购-并购、埋怨责怪-怨怪

形容词性词组的简缩也比较多见,简缩方式主要是AC、AD与BD,例如:

AC:怅惘茫然-怅茫、酣畅甜美-酣甜、窘迫拮据-窘拮、忧伤凄凉-忧凄

AD:霸道凶悍-霸悍、诚挚恭敬-诚敬、娇柔美丽-娇丽、苛刻痛苦-苛苦、匮乏软弱-匮弱、靓丽俊俏-靓俏、凄凉阴森-凄森

BD:陈旧简陋-旧陋、轻柔缓慢-柔慢

形容词性词组简缩后的成词性比动词性词组要差一些,其中有的形式还不固定,比如“苍劲古朴”,我们就看到有两种简缩形式:“苍古”和“苍朴”。当然,也有一些已经有了相当的复现率,比如“卑俗、纯美、凄美、舒爽、雅静、亮丽”等。

这类简缩有一些呈词族性,形成了含有共同语素的一组词,例如:

编报、编播、编采、编唱、编创、编导、编拍

查处、查获、查缴、查扣、查破

测查、测估、测检、测评

粗憨、粗简、粗狂、粗蛮、粗硬

研发、研判、研评、研商、研析、研修、研造

译编、译介、译配、译释、译述

以上例词都有相对应的四字组合形式,它们虽已初显,但最终能否成词,主要取决于原组合形式表达需求度的高低,如果需求度高,那么它的流通度和使用度自然也高,这样它们的简缩形式复现率也高,成词的可能性也大,反之则小。

2.原有三音节词双音化成词

这实际上是在原有三音节词基础上的进一步简缩。与双音节相比,三音节形式并非长到非简缩不可的地步,而简缩以后,同样的意思又产生了一个新形式,总会带来一些交际上的不便,那么,究竟是什么动因造成了这样的简缩,并使之成为一种比较流行的形式?其实,个中原因也就是整个双音简缩造词流行的原因,以下我们会专门讨论,这里先作简单的提示:一是适应双音化的需求,二是满足效率需求。

这类简缩似乎只有名词性的,有的去掉修饰性语素的一部分,有的去掉中心语素或中心语素的一部分,由此而造成有些原词部分语素性质的变化以及意义的模糊或改变,有时甚至牺牲了原词表义的明确性和完整性。例如(括号内是省略掉的部分):

(牛)仔服、(牛)仔衣、(牛)仔裤、干啤(酒)、过(渡)房、(参)展商、(录)像带、展(览)会、(寻)呼机、(平)均值、(平)均数、临(时)工、临(时)房、主裁(判)、主卧(室)、副卧(室)、爆冷(门)、大(老)婆、(钟)点工、电(子)化、短信(息)、副(经)理、辩(论)赛、标(准)间、(西)饼屋、餐(巾)纸、面(巾)纸、(沙)尘暴、沙(尘)暴、床(上)戏、(评)论界、(游)泳衣、(游)泳池、(游)泳帽、(游)泳镜、清咖(啡)、(证)券商、闪存(盘)、闪(存)盘、省(政)府、市(政)府、警(察)局、(电)影业、电(子)书、谍(报)网、刑(事)犯、嫌(疑)犯、(后)遗症、特奥(会)、残运(会)、亚运(会)、奥运(会)

就总体数量来说,这一类简缩形式目前还不是特别多,但是据我们观察,有不断增多的趋势,我们预测还会不断有新的此类简缩词语产生。

3.大幅度“无理”简缩成词

这里的“无理”,主要是指与现代汉语一般简缩规则不一致的那些简缩方式,而“大幅度”则主要是说简缩幅度较大,把一个较长的原形压缩为简短的双音节形式。比如,“彩色喷墨打印机”简缩为“彩喷”,而同样是打印机,激光打印机简缩为“激打”,符合汉语简缩形式保留构成部分代表字(这里是首字)的作法,两相比较,前者就基本属于大幅度“无理”简缩。例如:

潮服:追求潮流的服装

董秘:股份公司董事会秘书

亚心:亚洲大陆地理中心点

旅充:手机旅行用充电器

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痴缠:因极度痴迷于对方而缠住不放

北漂:漂泊在北京的外地人

有的简缩还改变了原形的结构形式,这样就与原形有了更大的距离,比如“经打”,是“打击经济领域严重犯罪活动”的简缩。

这一形式在网络语言中用得最为“彻底”,通常是把一个较为完整的表述压缩为一个已有的双音节形式,为的是造成理解上的歧异,从而达到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比如“不错(长得这样真的不是你的错)、可爱(可怜没人爱)”等,都与原词原义形成强烈反差,以此来突显讽刺、幽默以至于游戏的意味和效果。

4.利用已有词语模造词

“词语模”是近年来词汇和语法研究中提出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具有新造词功能的各式各样的框架,这种框架是由“模标”和“模槽”构成的,前者指词语模中不变的词语,后者则是指词语模中的空位。7比如以下我们要讨论的“足坛”之类,其中的“坛”就是模标,而“足”这个可以填充的位置就是模槽。

现代汉语的“(~)界”与“(~)坛”就是两个词语模,二者模标的意思基本相当,大致都是指职业、工作或性别等相同的一些社会成员的总体(见《现代汉语词典》),但是对模槽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前者经常与双音节及以上的模槽组合,而后者一般要求单音节的模槽,因此几乎都是简缩形式,这就造成了由这两个词语模造出来的词音节不同:前者是多音节的,后者是双音节的。现在的一个发展变化是,以“坛”代“界”,并且对模槽进行简缩,使之成为单音节形式,从而构成一个双音节新词。我们认为,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简缩造词方式,很有当代汉语的特色。

除原有的“体坛、乒坛、足坛、政坛、杏坛、菊坛”等,近些年比较流行的如:

漫坛(漫画界)、美坛(美术界)、谜坛(谜语界)、桥坛(桥牌界)、芭坛(芭蕾舞界)、车坛(赛车运动界)、曲坛(曲艺界)、拳坛(拳击运动界)、医坛(医务界、医疗界)、影坛(电影界)、泳坛(游泳运动界)、邮坛(集邮界)、羽坛(羽毛球运动界)、科坛(科学界)、股坛(股票界)、武坛(武术界)、史坛(史学界)、书坛(书法界)、田坛(田赛运动界)

当然,“(~)坛”与“(~)界”也不是什么时候都完全相对应的,有时前者大于后者,比如“棋坛”,《现代汉语新词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5年)的释义是“围棋、象棋、国际象棋等棋类运动界”,这样,一个“棋坛”对应的至少是三个词,即“围棋界”“象棋界”和“国际象棋界”,我们在网上检索到了这三个词的不少用例。

有的“(~)界”词语模也对其模槽进行简缩,但是数量很少,比如“游泳运动界”也有简缩形式“泳界”,“影界”也是如此,此时它们就与“泳坛、影坛”成为等义词,二者可以并用,但是似乎后者更为常见。

随着互联网上多如牛毛的各种论坛的涌现,它的简缩形式“坛”也就特别多见,比如“中国纺坛”的全称是“中国纺织论坛”,“姚明论坛”被简称为“姚坛”,其他的再如“驴坛(旅行论坛)、医坛、道坛、易坛、球坛、波坛(球类论坛)、杂坛、趣坛、问坛、剧坛、话坛”等。于是,一“坛”而二义,形成了同音同形语素,如“网坛”既可以指网球界,也可以指网上论坛;“史坛”既为史学界,也为史学论坛。有时,甚至根本就分不清到底是哪个“坛”,如“车坛、球坛”等。但是,无论表示哪种意思,“坛”作为模标的作用是一样的,而与之组配的模槽一般也都是简缩的单音节形式,所以它们依然属于简缩造词。

除了“(~)坛”以外,现在比较常用的词语模还有很多,如一组指人的准词缀,像“(~)友、(~)嫂、(~)姐、(~)迷、(~)家、(~)主、(~)民”等,它们的模槽基本也都是单音节的,通常也是简缩而来,如“糖友”是“糖尿病之友”的简缩,而“藏家”则是指“收藏的人”,所以“藏”依然是简缩。以下都是这样的例子:

辩友、驴友、职友、邮友、碟友、车友、乐友、飞友、影友、球友、钓友、酒友

空姐、海姐、亚姐、一姐、网姐、美姐、港姐、星姐、的姐、导姐

空嫂、海嫂、月嫂、村嫂、军嫂、警嫂、矿嫂、育嫂、宴嫂、编嫂、护嫂、洁嫂、厨嫂

歌迷、影迷、星迷、碟迷、卡迷、拳迷、车迷、琴迷、钓迷、彩迷、宠迷

时下,各种“星迷”特别多,很多都采取了明星名字+“迷”的简缩形式,比如孙燕姿的歌迷叫“姿迷”,周杰伦的歌迷叫“杰迷”,其他再如“(孙)玟迷、(张惠)妹迷、(郑少)秋迷、(王)菲迷”等。此外,各类球迷也为数众多,这也造成了不少简缩形式,比如迷恋德国足球的人叫“德迷”,相应的也有“意(大利足球)迷”等。

再如“网民、烟民、狗民、茶民、炒家、泳家、书家、得主、机主、照主”等也是有槽简缩造词。

二、对上述现象的认识

上述当代汉语中比较流行的四种双音简缩造词现象丰富多样,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来了解与认识它们,本文主要讨论以下几点。

1.上述现象的特点

上述现象有以下几个非常明显的特点。

一是有一定的类推性。由类推而形成了数量、规模不等的词族,这一点以利用某些已有词语模进行简缩造词的现象最为明显:比如由原有的“~坛”和“~友”等,就类推出一大批同类的新词。此外,像词组成词类以及三音节词简缩类的不少词,在一定程度上也都显示出这样的特点。

二是为数众多。我们曾经就前边提到的王均熙《当代汉语新词词典》中大约2000条简缩词语做过粗略统计,其中由上述几种方法造出来的约占一半,其他几个小规模抽样统计结果大致也都相差无几。这与上一个特点有密切关系,但是也有很多此类简缩词并非由类推而生,它们只是借由双音化这一大的趋势和背景,为了满足高效率和音节和谐的需求而不断地产生的。

三是有相当一部分的陌生化程度比较高。这一方面,以词组成词类的最为普遍和突出(这一点仅由我们前边所举的例子就可以看出),据我们统计,大约有80%的这类新词使用频率都相当低,有的只是偶一见之,属于偶发词语。此外,像大幅度“无理”简缩类的许多词大致也是如此。

四是使用上有不平衡性。这里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新简缩词处于不同的发展层次和阶段,如果我们用语言的潜、显理论加以分析和考察,8就可以发现有一些属于已显词,它们已经有了比较高的可接受性和流通度,甚至已经被权威、规范的工具书(如《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收作词条,因而获得了完全的“词籍”(如“研发、研判”);而更多的则还属于初显词,它们虽然已经出现,但是可接受性和流通度都不高,通常只在一些新词语词典中被收作词条,至于将来的发展情况,则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其二,新简缩词的使用范围有很大差异,而这也是与上一点密切相关的。具体地说,包括语体的差异,比如词组成词类的相当一部分一般只用于书面语而不用于口语;领域的差异,比如有不少陌生化程度高的词多用于网络语言,或文体娱乐类的新闻报道等中。

2.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

语言现象的产生和发展往往是一果多因的,而就当代汉语中比较流行的上述四种双音简缩造词现象来说,这一点表现得尤为充分。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四点,其中前两点是“目的”,后两点是“条件”。

一是效率诉求。我们曾经撰文讨论过当代汉语的效率诉求及其表现问题,9上述现象正是这方面的表现之一,即在不损失原义的前提下,采用尽可能简短的形式。对大多数已有词语形式来说,双音节是能够保持其原义的最小形式,或者说,到了双音节形式,已经是无可再简了。比如“过渡房”一词,在正常情况下,它的“最简”形式只能是“过房”或“渡房”,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再简缩为“房”(当然更不能简缩为“过”或“渡”),因为这样就与旧有单音词重合,从而失去了它的区别性特征,无法用于正常的表义。

二是形成标准“音步”。音步可以简单表述为语音节奏单位。冯胜利认为,双音节始终是汉语韵律结构中的标准音步,10形成标准音步后,在以下两个方面获得很大的便利:

其一,方便使用。即作为一个和谐的韵律单位与其他成分组合,最常见的是构成四字格,如“科坛精英”“关爱生命”等,它们远比“科学界精英”和“关心爱护生命”更显得音节和谐而又干脆利落。

其二,方便构词。当代汉语新词语中,有大量的2+2结构形式,其中有一些就是由上述简缩形式参与构成的,如“研发力量、帮扶对象、编播人员、中超联赛”等。

三是有类推基础。除了大幅度“无理”简缩之外,其他几类大致都有“先例”可循,比如词组成词类,以前也有“排水灌水-排灌”“批判斗争-批斗”;三音节词的简缩如“机关枪-机枪”“落花生-花生”;而各种词语模基本也都是旧有的,并且也都有数量不等的词例,除前举的“~坛”外,还如“战友、财迷、行家、房主、灾民”等。这样,从“例”的角度来说,这样的双音简缩词是新的,而从“类”的角度来说,它们就不是从无到有,而是从少到多。

四是有大的社会背景。这里主要是指改革开放以来大陆汉语对海外汉语大量引进的浪潮和趋势。这一类词中有不少是从港台社区语言中引进(如“战机、研发、关爱、星姐”),然后才在内地模仿、类推,从而涉及到更大的范围和更多的词语。

3.上述现象对当代汉语词汇的影响

上述四种双音简缩造词现象对当代汉语词汇系统有很大的影响,具体表现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造成为数众多的同音词。这里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与已有词形成同音词,比如由“战斗机”简缩而来的“战机”,就与原有表示“适于战斗的时机或战事的机密”义的“战机”形成了同音关系;另一种是简缩形式本身代表不同的原形,由此也形成了新的同音词,如上所举的“车坛、球坛”等。这样,就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人们理解和学习的负担,另外有时也容易造成理解上的混淆。

二是造成为数众多的同音语素,即音同、形同而义不同的构词单位。比如“标间”,就与“标书”“标牌”中的“标”义不相同,实际上就是三个同音语素,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引起误解的可能。

三是造成一定数量的等义词。这方面,主要表现在由三音节到双音节的简缩形式。一般的情况是,双音节形式产生后,并未取代原有的三音节词,二者同时流通,但是有频率的差异,有的以原形为主,如“沙尘暴”,有的则以双音节简缩词为主,如“泳帽”,也有的似乎并没有明显的差异,如“奥运会-奥运”。此外,其他类的简缩词也有可能与旧有词形成等义关系,比如后出的“研造”与原有的“研制”就是如此,这是词汇发展中的一种赘余现象。11

四是造成了一些陌生化程度很高的组合形式,这一点,在大幅度“无理”简缩造词方面表现得最为明显,另外许多词组成词以及三音变双音的简缩也有同样的问题,如前举的“苛苦、匮弱、过房、遗症”等。这样的形式往往表义不明,不便交际。

4.研究上述现象的意义和价值

我们认为,研究上述四种双音简缩造词现象有多方面的意义和价值,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三点:

一是词汇学研究方面的意义。比如对简缩造词法的认识,与传统的简缩相比较,当代汉语简缩词不但类型丰富、形式多样,而且往往由原形到简缩形式,以及后者固定成词的过程都大大压缩了,这样就非常有利于我们准确还原在由原形到简缩形式过程中产生影响以至于起决定作用的内外因素。上述简缩形式也丰富了现代汉语的构词形式和内容,所以相关的研究也可能从构词和造词的角度产生一些新认识,从而弥补以往的某些不足。再比如对同音词、同音语素以及等义词的研究,因为上述简缩形式是后者的一个重要来源渠道,所以也有必要作为这一研究的一个方面。12

二是当代汉语研究方面的意义。到目前为止,人们虽然对当代汉语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概念和界定,但是许多人实际上已经把它作为现代汉语的一个独立阶段来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当代汉语中最为丰富多样、最具时代特色的就是词汇,而上述简缩现象正是这方面最有特点的表现之一。一方面,这些形式作为当代汉语简缩词的重要类型,需要对它们进行专门的研究;另一方面,作为最有特点的一类,对它们的研究也有助于对当代汉语词汇甚至是整个当代汉语的了解和认识。

三是其他方面研究的意义。比如从语言预测学的角度,就可以把这类词作为一个试点,因为它们大都有比较强的规律性,因此是一个非常好的预测对象。比如,“研发”现已成词,因为当今十分强调自主、创新,不断加大科学研究的投入,而社会发展对此的依赖和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所以应该会有更多的“研(~)”族词进入流通。实际上,现在已有的这类词已经不少了,我们前边就列举了一组。此外,像“(~)坛”等也都是非常能产的词语模,由它们构成的词也会越来越多。


在线阅读/下载 PDF

下载 PDF


  1. 王化鹏.论现代汉语的双音节化及其发展规律[J].北方论丛,2000(6). ↩︎

  2. 张国宪.单双音节形容词的选择性差异[J].汉语学习,1996(3). ↩︎

  3. 汤志祥.当代汉语词语的共时状况及其嬗变[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p59-60 ↩︎

  4. 刁晏斌.现代汉语词的音节及其发展变化[J].南开语言学刊,2006(1). ↩︎

  5. 刁晏斌.现代汉语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p94 ↩︎

  6. 本文所有例词均选自近年来公开出版的各种新词语工具书,如上文提到的《现代汉语新词词典》、《当代汉语新词词典》等。 ↩︎

  7. 李宇明.语法研究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p1-2 ↩︎

  8. 于根元.应用语言学理论纲要[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1999. p194-222 ↩︎

  9. 刁晏斌.当代汉语的效率诉求及其表现[C]//燕赵学术,2008:秋之卷.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08. ↩︎

  10. 冯胜利.汉语的韵律、词法和句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p3 ↩︎

  11. 刁晏斌.当代汉语词汇中的“返祖”现象[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6(2). ↩︎

  12. 关于当代汉语中新生的同音词、同音语素和等义词问题,我们写作了系列论文,即《试论当代汉语新同音词》(《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当代汉语中的新同音语素》(《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和《试论当代汉语新等义词》(《汉语学习》即刊),对以上三者与双音简缩的关系均有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