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当代汉语量词的简化和繁化

摘要: 本文把当代汉语量词的发展变化归纳为两个主要的方面,即简化与繁化,对这两种现象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讨论,最后简单说明了简化与繁化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当代汉语;量词;名词

当代汉语已经和正在发生多方面的明显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语言的各个方面,在量词及其使用方面当然也不例外。当代汉语量词及其使用中最大、最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这就是简化和繁化。

一、量词的简化

现代汉语的量词极为丰富,不同的名词经常要与不同的量词搭配使用,其情况相当复杂,而量词的简化,就是量词使用中的一种趋简现象,即可以更多地用某一个或几个通用量词来取代专用量词,以求一个量词可以与更多的名词搭配使用。在这方面表现得最这明显和突出的,就是量词“个”的使用。

提到量词的简化以及“个”,就不能不提到所谓的“个化”。早在 20世纪 50年代,就有人提出这个问题,大致可以理解为指其他量词失去固有地位而让位于“个”的现象。1应当说,这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着的,比如《现代汉语八百词》后附的“名词、量词配合表”显示,“个”共可以与159个名词搭配,在表中列出的全部 439个名词中占33.9%。1而时至今日,依然“有‘个化’现象的发展趋势”。2

但是也有一些人对“个化”说不以为然,比如郭先珍说:“目前,汉语中尚有一大批个体名词不能用‘个’修饰同。例如‘蛇、鱼、蚕、纸、画、砖、瓦、钢板、骨头、呢料、饼干、糕点、树、树叶、花、旗、衣服、书、笔记、火车、汽车、自行车、钢琴、机器、米、麦、豆、种子、珠子、丸药、云彩、墙、水、油、汁’等。实际上不能用‘个’计量的个体名词远远不止这些。”3

为了进一步了解“个”在当代汉语中的使用情况,我们就以上引这些不能受“个”的名词为对象,逐一进行考察。我们考察的方法是以“个”与上述名词的组合形式(如“个蛇”)为关键词,在一些著名网站和搜索引擎(如新浪网、百度搜索、google搜索等)上进行检索,看是不是有较多的“正式”用例,以此来确定某一组合的有无。

上举名词中有一些应当剔除,比如“水、油、汁”不属于个体名词,而是物质名词,这样的名词不能受个体量词修饰,而只能与范围量词搭配,4如“一杯水、一桶油”等;此外还有“旗、米、麦”等单音节形式现在通常只作为语素使用或主要用于一些固定的搭配,因此也可以不予考察。

我们考察的结果是,几乎所有的名词(只有一个“呢料”除外,它的使用频率很低,而与专用量词如“块”等搭配使用的频率就更低了)都有与量词“个”搭配使用的例子,例如:

(1)与排名前五队伍一一过招,申花第一个骨头没啃好。(青年报 2002.10.17)

(2)临城镇头车村的王秀莲买了几个饼干,将从街上买回来的“闻到死”杀鼠剂掺进饼干中,然后将饼干放置在屋内墙角,准备用来毒死老鼠。(海南日报 2003.1.22)

(3)两个约20岁左右的小伙子正在给一棵冒着浓烟的大树浇水。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个大树有一搂粗,树身上没有任何伤痕,但却从树皮上往外冒烟。(新华网 2003.3.18)

(4)老师与扬扬妈沟通,让她买个钢琴在家弹给扬扬听。(云南日报 2004.6.12)

(5)或者说一个蚕最后的目标就是把这个卵产下来,之后的生命没有意义,因此飞蛾很快就死亡。(人民网 2004.10.27)

(6)今天小雨,在下班的路上看见一个自行车躺在路旁,一个小学生被砸翻在路上,头破血流,坐在地上呜呜地哭。(人民网 2004.12.12)

(7)有这样一头蛇,或者说是一条蛇,他很饿,四处寻觅食物。终于,他发现另一条蛇的尾巴,于是决定把这个蛇吃掉。(深圳晚报 2004.12.15)

(8)现在大家有一句话,就是小毛病也要了命。一个车可能某个关键部位的螺丝松动,可能会造成一些严重的事故。(人民网 2005.1.20)

(9)刘超当场送他一幅老虎画,孙继海同刘超热情拥抱,情景非常感人。刘超有语言障碍,但是他的这个画足以表达家乡人民对孙继海的祝福。(足球周报 2005.2.18)

(10)当阎世铎得知记者还没有吃饭时,他甚至从身边的抽屉里像变戏法一样端出了一盘点心,里面有四个糕点。(足球 2005.2.18)

上引用例中,“个”经常会与某些专用量词共现,比如例(3)的“棵”与“个”,例(7)的“头、条”与“个”,例(9)的“副”与“个”等,这或许可以说明以下两点:第一,在作者的意识中,“个”与专用量词是等值的,所以才可以互用;第二,如果排除了随意性的话,那么作者就是在有意识地用“个”来作为一种积极的表达手段,这就是避免重复,使语言有变化、有新意。

时下,这样的组合形式在口语中比较常用,这一点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得到证明:

一是各类媒体的访谈记录中用得多,因为这些记录往往都是实录性的,所以完全反映了口语,例如:

(11)这张照片是黑白的,没有雷锋树,没有松树……这个树怎么来的,1977年的时候,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因为雷锋已经牺牲了,上色画了一棵松树,这棵树是的加上去的。(央视国际 2004.3.4)

按,这是中央电视台《历程》栏目对雷锋战友张峻的访谈记录,前边的谈话中还有“南京就有一个报纸,把雷锋辅导学生学习的照片,说成什么呢,旧时恋人”等。

(12)很多时候你能控制的东西太少,所以你只能是一个树叶挂靠在树上,最后的结果你能站稳的比例太小。

按,这段话是电影演员夏雨 2002年 12月 12日做客网易名人访聊天的实录。

二是网文网语中用得多,网络用语中使用口语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所以这也能反映口语中的情况。比如以下一些例子:

(13)PHP投票系统怎样控制一个机器只能投一次?

(14)我这个人不太计较个人得失,于是点给他200个丸药。

(15)但是现在在天空加个云彩,在珠穆朗玛峰上加一头雄狮,类似这样过去不可想象的事情,现在简直是小儿科。

(16)塔体仿唐代建筑,造型古朴别致,外表每层由八个墙构成,属阁楼式砖檐塔。

三是笔者个人听到的和日常交际中所说的,都不乏这样的形式,比如“买了(一)个车/电视/电脑”、“养了(一)个狗/猫/猪”、“搬来(一)个椅子/桌子/床”、“笼子里有(一)个鸟/鸡/乌龟”等。

上述事实足以说明,当代汉语中量词的“个化”趋势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量词简化的速度明显加快,而“这是人们在口头交际中,对方便、快捷交流方式需要的言语反映”。2

除了“个”之外,量词“份、种”等的使用也都有扩大化的趋势。

二、量词的繁化

谈完了量词的简化问题,我们再讨论量词的繁化问题。量词的繁化,大致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有较多新的量词出现,二是许多名词可以与更多的量词搭配,从而造成了名量之间一对多现象更加普遍和突出,以下我们分别讨论。

当代汉语中新出现的量词为数不少,其中有的是从方言(包括港台语言)引进的,有的是从外语中引进的,而也有的是普通话自身范围内产生的。

由方言引进的比如“款”。时下“款”的使用频率相当高,使用范围也相当广,以下是权威媒体《人民日报》的几个用例:

(17)国内第一款以“呵护女性健康”为主题的都市女性健康软件“真爱小护士”,日前在上海问世。(2005.1.24)

(18)目前,光大银行推出了国内首款以子女教育为主题的理财产品阳光理财 E计划。(2005.1.24)

(19)如果今年七月的最后一次试发射顺利,该款火箭将正式进入商业开发阶段。(2005.2.17)

《现代汉语词典》第一版(1978年)还没有收“款”的量词义,到了 1996年第三版,才收了这一义项。这表明,“款”大致是产生于新时期的一个量词,而我们通过语料检索,也证明了这一点:在新时期以前约500万字包括多种文体的语料库中,没有检索到“款”作为量词的用例。“款”是一个从港台语言引进的新量词。5

某些外来单位词的引进,也是汉语新量词产生的一条重要途径。比如,随着信息和计算机技术的引进和发展,就出现了“比特(信息量的计量单位)、KB(千字节)、MB(兆字节,有时简称为 M)、GB(千兆字节,简称为 G)”等音译量词和字母量词。例如:

(20)由200多名科技人员历时两年多时间,耗资3500多万元研发完成的这种路由器,具有每秒 3200亿比特的信息交换能力。(人民日报 2004.12.31)

(21)我国国际出口带宽的总容量达到 1万M,半年增加了3000M。网民的上网目的主要是获取信息。(同上 2002.7.23)

(22)他们自己开发的教育资源库已有200多G的教学资源,内含量 80多个电子文档。(同上 2000.12.4)

目前,有不少名词可以比以前有更多的量词搭配,换句话说,就是一个名词往往可以受比原来多的量词的修饰,这样,名量关系就更加复杂,而这也是我们所说的繁化的一个方面。

比如,《现代汉语八百词》后的“名词、量词配合表”中,“狼”可以搭配的量词有“只、条、个”三个,而时下常见的,还有一个“匹”,例如:

(23)阿勇像一条狗又像一匹狼,他从不多说一句话。(北京文学 2005.1)

此外,还有用“头”的,例如:

(24)4日,一头用作医学试验的狼从医院“溜”出来,在马路上“闲逛”,吓坏了众多行人。(解放日报 2000.7.6)

有类似情况的名词为数不少,再如(括号内是表中列出的量词,括号外是“新用”的量词):

衣服(件、身、套)款、袭、个

饭店(家、个)间、所、座

课程(门)个、项

老鼠(只、个)头、匹、条

上述新的名量搭配形式有些虽然还不普遍,也不那么“正式”,但是它们的确已经出现,并且也有不太低的使用频率,至少可以认为已经处于“初显”的阶段。6

在当前量词及其使用中,简化与繁化构成了其发展变化最重要的两个方面,而这两种变化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认为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可以用一个量词替代更多的量词,就量词及其使用者来说,这是一种简化;但是,如果从名词的角度来看,原本不能受某一量词修饰的名词现在可以受它的修饰了,这样人们在进行名量搭配时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并且新的搭配一旦形成习惯,就需要学习者加以识记,这自然就不是简化,而是繁化了。

像这样简化与繁化交织在一起的例子太多了,以下我们再举一个“门”为例。

量词“门”主要用于炮和功课、技术等(见《现代汉语词典》),而以下的用例都超出了这一范围:

(25)当初对她下过一番功夫,勾搭女人也是一门本事,学会了一样本事久了不用不免技痒,总要找人练练手。(谭竹 云顶寨)

按,此例前用“一门”,后用“一样”,使“门”与“样”了成了可替换的形式。

(26)他通过朋友借了一门接近被淘汰的松下M8000型的摄像机。(21世纪经济报道 2005.2.5)

(27)市场消费力是投资一门生意必须考虑的事情。(厦门日报 2005.2.6)

(28)如今创意之所以超越早先的点子工程,成为一门新兴产业,也正基于此。(新华网 2005.2.7)

当代汉语量词的简化与繁化,在目前来说还只是一种趋势,而我们预测,这一趋势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还会继续存在下去,甚至还有可能会有进一步的发展。

在线阅读/下载 PDF

下载 PDF


  1. 孙汝建.关于量词 “个化 ”论的思考 [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1996 (1):70—74 ↩︎ ↩︎

  2. 何杰.现代汉语量词研究 [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1. p163 ↩︎ ↩︎

  3. 郭先珍.现代汉语量词用法词典 [M].北京:语文出版社 2002. p53 ↩︎

  4. 邢公畹.现代汉语教程 [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4. p230 ↩︎

  5. 黄丽丽 等.港台语词词典 [M].合肥:黄山书社 1997 ↩︎

  6. 于根元.应用语言学理论纲要 [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 1999. p197-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