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汉语的效率诉求及其表现
摘要: 当今社会对效率的诉求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当代汉语发展变化的趋势和走向,并相当全面地反映在语言的各个要素和语言表达的各个层面,本文从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谈了对相关问题和现象的三点认识,即语言发展的多重原因、一形多义和苟简问题。
关键词: 当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
当今的社会是讲求效率的社会,这一点,已经贯穿和反映在社会生活以及人们行为的各个方面,当然在语言及语言运用方面也不例外。讲求效率在语言及语言运用中的具体表现,主要是用尽可能经济的形式,来表达尽可能丰富的信息和尽可能多样的色彩,以求得语言功能和效用的最大化。可以说,效率的诉求已经深入到当今语言的实质和内涵中,相当全面地反映在语言的各个要素和语言表达的各个层面,并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当代汉语发展变化的趋势和走向。
以下我们按语言的各个要素分别来进行考查和分析。
一、语音
谈到语言效率问题,人们通常是不会提到语音的。原因一是按传统的语言发展理论,语音的稳定性最强,一般不大容易发生变化,特别是在不太长的时间内;二是因为语音只是语言的物质外壳,似乎不大能与效率发生直接、密切的关系。但是,即使如此,语音在当代汉语中仍然发生了和正在发生着某些变化,而其中的一些也可以从效率方面得到一部分解释。
比如,我们曾经讨论过在与双唇音b、p、m、f相拼时,o向e靠拢和变化的问题1,就与讲求效率有关。按声韵配合规律,普通话韵母o只跟唇音声母拼合,而韵母e则相反,不能跟唇音声母拼合,合乎规范的例外只有以下几个:“这么/末、那么/末”中的“么/末”读音为轻声的“me”,另外还有“lo(咯)”“yo(哟)”以及阴平的“yō(哟、唷)”。而时下,有越来越多的人突破了这一规范,把b、p、m、f与o相拼合的音节读成或说成了b、p、m、f与e相拼合的音节。这一点,是相当明显的,我们曾经就这个问题多年跟踪调查中央电视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的发音,发现b、p、m、f与e相拼合的音节明显地呈现出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变化趋向,至于地方台的电视和广播,就更是如此了。时至今日,在b、p、m、f后的o和e已经由不同的音位而变为不具有辨义功能的同一个音位的自由变体了。比如,“广播”以前人们只读为“guǎngbō”,而现在,即使在中央电视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播音员口中,差不多也都说成了“guǎngbē”,只有在非常注意和重视的情况下,比如在报台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时候,仍然说“bō”而不说“bē”。
以下就是不同程度都有上述变化的音节中的常用字:
bo-be:拨、波、玻、剥、菠、播、驳、泊、勃、脖、博、渤、搏、膊、薄、(萝)卜
po-pe:坡、泼、婆、叵、迫、破、魄
mo-me:摹、模、膜、摩、磨、蘑、魔、抹、沫、陌、莫、蓦、漠、寞、墨、默
fo-fe:佛
造成上述变化的原因,我们归结为主要就是“省力”。因为o是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发音时舌头后缩,嘴唇要拢圆,整个过程持续时间较长,也比较费力。e是舌面后半高不圆唇元音,是舌位图中与o音最为接近的一个音,它与后者唯一的不同就是不圆唇。这样,在发e音时双唇自然展开就可以了,既省力,发音过程也短且自然。
所谓语言效率,就是在不影响意思表达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节省:省时间、省笔墨,当然也包括省力气。此外,我们还讨论过语音“省事”的变化,即有人所说的“多音字单音化趋向”,如“兴”在“兴奋”中应读“xīng”,在“高兴”中读“xìng”,而现在趋向于都读“xìng”之类2,也与效率有关。
二、词汇
当今对语言效率的诉求在词汇方面体现得非常充分,比如人们讨论得比较多的旧词赋新义,或叫“旧瓶装新酒”,如“财神”、“出血”等;某些词扩大使用范围(如“太”同于“很”的用法、“服务”带宾语等)。类似的情况还有不少,以下我们着重谈另外几种现象。
1. 字母词语
字母词语的大量使用,已经成为当今词汇运用和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景观,归纳一下,无非有这么几点:一是数量大,二是使用频率高,三是使用范围广。关于第三点,大致有以下几层含义:第一,使用者的面广;第二,使用的领域广,不仅用于科技文化领域,也用于日常生活;第三,不仅是作为“词”或“语”使用,还可以用于构词,即已经渗透到语素的层面。
字母词语为什么会在当今大量出现以至于流行?刘涌泉在《字母词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年)的《序》中谈到了字母词语的四大优点3,即快(可以不费力地从国外拿来就用)、简(写起来方便,如 VCD 仅三四画,但要用汉字写,“激光视盘”就要写41画)、明(十分醒目)、广(用处多,即在国内国外都适用),作者最后说,“由于上述优点,字母词在讲究效率的信息社会中不断涌现,也就不难理解了”。
2. 词族化造词
当今的造词,由一个词素,往往可以造出一大批新词来,而这些新词,就构成了一个新的“X词族”,这样的造词方式,我们称之为词族化造词,并认为这是一种体现了“多快好省”精神,也就是效率相当高的造词方式。能够构成某一词族的词素比较多,如“-吧”、“-族”、“-工程”、“绿色-”、“-中心”等,由它们构成的新词分别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几百个之多。
3. 简缩形式
简缩形式在不同时代和时期都有,但以当今为多。我们曾经做过一个统计,由简缩而成的新词语在整个新词语中所占的比例是28.5%4,这个比例是相当高的。
比例高的主要原因:一是以前较少简缩的形式现在经常简缩,像并列的动词或形容词等,如关爱、研发、激悦(激动喜悦)、娇丽(娇柔美丽)等即是;二是对以前的许多词进行了进一步的简缩,如展会(展览会)、工行(工商银行)、寿险(人寿保险)、心梗(心肌梗塞)、通胀(通货膨胀)等;三是大量新词语产生后,很快就出现相对应的简缩词语,甚至后者还取代了前者。贺国伟曾经以股市用语为例谈过这个问题:“许多缩略的说法都来自人们的生活,如股票市场中股票名称从全名产生缩略名称,速度非常快。一般的全称只要一上市就会产生缩略,现在的股市中反而说全称的少了,渐渐地许多人已经说不出全称而只会说缩略部分。”他举的例子如“外高桥-外高”、“陆家嘴-陆家”、“清华同方-同方”、“浦东发展银行-浦发”等5。
另外,在使用中,有一些词语往往经过多次简缩,最终形成了适用于某一语境和用途的最简形式,如:
奥林匹克运动会——奥运会——奥运——奥(用于构词,如“申奥”)
中国足球甲A联赛——甲A联赛—甲A——A(用于构词,如“冲A”)
三、语法
当今汉语中,语法方面的发展变化相当明显和突出,而其中的绝大多数几乎都与对语言效率的诉求有关,由此而表现出了相当一致的趋向,这就是使用“压缩形式”。
这里的“压缩形式”指的是,同样的意思,使用比以前的常用形式更为简约(字数减少、结构层次减少)的形式,而这种新的形式可以看成是对原形的压缩。以下一些人们讨论过的新语法现象,实际上都是这样的压缩形式。
1. 动宾词组带宾语
时下,有为数不少的动宾词组是可以带宾语使用的,比较以下两组用例,这一点就非常清楚了:
(1a)赛后,伊朗队主帅大加赞赏了这位爱徒,他说:“卡里米是一名天赋极高的射手,他在本场的精彩表现展示了他是亚洲最优秀的球员。”(《北京晚报》2004.8.1)
(1b)黎兵对整场比赛中约旦的表现大加赞赏。(同上)
(2a)为进一步保障股东的权益,《证券及期货条例》赋权投资者,可就发行机构披露虚假资料提出索偿。(《经济参考报》2003.1.10)
(2b)更多地赋权于女性,既是对生育主体妇女的人文关怀和特殊保护,也是法律公正的体现。(《中国青年报》2002.1.4)
按:以上(1a)(1b)和(2a)(2b),形式不同,但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同,其中b句采用的是原有形式,而a句采用新的形式。相对于原有形式而言,新形式少用了一个介词,这样也就减少了一个层次。
2. 不及物动词带宾语
这也是时下相当多见的一种形式,以下是《人民日报》中的两个例子:
(3)哲学社会科学要发挥其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2006.1.19)
(4)在3月1日的交叉淘汰赛中,王励勤将对阵周斌。(2006.3.1)
按:“服务”与“对阵”应当都属于不及物动词,所以以上两例的意思以前通常要表述为“为社会服务”和“与周斌对阵”,两相比较,意思没有损耗,依然是少用了一个介词,减少了一个层次。
3. 程度副词修饰名词
这也是当今比较多见的一种形式,如“很青春”、“很诗意”之类,一度曾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对相关的许多方面都进行过比较深入的讨论6。其中有人就谈到这一形式的表达效率问题,例如储泽祥、刘街生谈到这一形式“增大了信息量,即‘副+名包含的信息量比‘形+名’大”7;邹韶华则认为“有提高效率的作用,使语言表达不仅经济,而且信息量大,如‘很款式’就相当于‘款式新颖、美观、大方’”8。
4. 名词直接做状语
以前也有一部分名词可以直接做状语,如“高温消毒”、“侧面了解”等,意思分别相当于“以/用高温消毒”和“从侧面了解”等,这也是一种简单、高效的形式。但是,这样的形式极少9。现在,类似的名词直接做状语的用例已经比较多见了,如个体经营、公款消费、电话拜年、电脑预测、技术扶贫、智力拥军、空中加油、广州登陆、深圳落户、主场作战、客场挑战等10。
5. 名词直接做补语
准确地说,都是名词做处所补语。按照现代汉语语法的一般知识和规范,名词通常是不能直接做补语的,虽然偶尔也能看到“病逝美国”、“留学海外”之类的形式,但是它们通常都被看成古代形式的残留,或者是“动+于+补”形式的省略。时下,这样的形式也是越来越多了,如落户上海、登陆广东、投资大陆、亮相北京等,早已成为使用频率相当高的形式。这也是一种简单、高效的形式,比如,相对于“在上海落户”或“落户在/到上海”而言,“落户上海”依然是少用了一个介词,减少了一个层次11。
6. 名词直接做定语
以前也有一些名词直接做定语的例子,但是做定语的名词都是表示指称的,如农业国家、工业城市、学生用品、生活常识等。我们所说的,是名词表示陈述的定语,这是近期才开始比较流行的一种新形式,常用的如诗意人生、品质生活、规模经济、问题少年/家庭、消息人士、功能饮料、营养食品、魅力城市、情调女人等。这些名词性修饰语大都可以按“有……的”来理解,如“诗意人生”大致就是“有诗意的人生”。另外,还有一类用例中的名词定语是表示比喻的,这也是一种简单、高效的形式,如黄金时间(像黄金一样贵重的时间)、奶油小生(像奶油一样甜腻的小生)、铁哥们(像铁一样坚实的哥们),其他再如公园城市、阳光中国、钻石女人、白银时代等12。
对于当今的“效率语言”和语言的“效率化”,我们有以下几点认识。
第一,关于上述形式的产生原因。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的角度看,语言都是在不停地发展和变化的,正如英国语言学家简·爱切生所说:“在一个人会老,蝌蚪会变成青蛙,牛奶会变成奶酪的世界上,如果只有语言会一成不变,那倒反而令人奇怪了。”13 而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也指出:“事实上,绝对的不变是不存在的;语言的任何部分都会发生变化。每个时期都相应的有或大或小的演化。这种演化在速度上和强度上可能有所不同,但是无损于原则本身。语言的长河川流不息,是缓流还是急流,那是次要的考虑。”14 那么,造成语言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我们认为是表达的需要,即准确、严密、简明、优雅、新颖地叙事和表情达意的需要。这样的需求,可以引发不同方向、不同诉求的语言发展取向,如求新、求异、求变、求简,等等。上边我们讨论过的各种形式除了满足求简的需求外,同时也在相当程度上满足了求新、求变、求异等需求,即一个简约的形式,同时也是一个新、异的形式。几方面的诉求合一,才是当今各种简约形式大量产生并且一定程度上流行的根本原因。
第二,关于“一形多义”问题。同一形式表达的意思不相同,这种情况以前也有,比如同样是动宾关系,表达的语义关系却经常是各有不同的。时下,由于语言进一步的趋简,这样的问题就更多,也更复杂了。上述“压缩形式”就造成了一些新的一形多义问题。比如由于名词可以直接做补语,这样,“动词+名词”就由原来的偏正、动宾关系而又有了第三种可能的关系——动补关系。
再看一个前一段时间曾经相当流行的形式“零X”,相对原有表达相同意思的形式而言,这也是一种相当简约的形式。像零增长、零距离、零排放、零风险、零首付、零故障等中的“零”大致都是“无”的意思,“零增长”就是没有增长。但是,非典时期最常用的“零报告”却不是“不报告”,而是“零……报告”,即“数字为零(没有)的报告”。另外,“零突破”、“零起步”又代表了表义的另一种类型:前者义为“零的突破”,后者义为“从零起步”15。这样,同样一个“零 X”形式,却负载了至少四种不同的语义。
第三,关于“苟简”的问题。由效率诉求而带来的语言简约化不会是无限止的,所以还要强调“适度为美”。实际上,当今语言运用中的简约化倾向已经带来了一些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比如,简缩词语中,就出现了不少有“苟简”嫌疑的形式,如“苛刻痛苦-苛苦”、“清闲挺拔-清挺”、“幽静朴素-幽朴”、“急躁忧郁-躁郁”等16。此类简缩的“原形”如“苛刻痛苦”大多是临时性的组合,因而使用频率往往很低,所以并不具有简缩的基础和条件17。
在线阅读/下载 PDF
-
刁晏斌.现代汉语语音变化论略[J].辽东学院学报,2004(1) ↩︎
-
张一舟.从某些多音字的单音化倾向谈起[J].语文建设,1996(10) ↩︎
-
刘涌泉.字母词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 ↩︎
-
刁晏斌.新时期大陆汉语的发展与变革[M].台北: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5. P25 ↩︎
-
贺国伟.汉语词语的产生与定型[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P110 ↩︎
-
刁晏斌.新时期语法变异现象研究述评[J].语文文字应用,2003(2) ↩︎
-
储泽祥,刘街生.“细节显现”与“副+名”[J].语文建设,1997(6) ↩︎
-
邹韶华.名词性状特征的外化问题[J].语文建设,1990(2) ↩︎
-
孙德金.描写与实证——汉语要素的多视角考察[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 P1~13 ↩︎
-
刁晏斌.现代汉语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P295~306 ↩︎
-
刁晏斌.目前一种十分常见的名词补语[J].汉语学习,1998(6) ↩︎
-
刁晏斌.当代汉语中新的“名1+名2”形式——名词陈述化的一种新形式[J].语言与翻译,2005(4) ↩︎
-
(英)简· 爱切生.语言的变化:进步还是退化?[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7. P3 ↩︎
-
(瑞士)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P194 ↩︎
-
张谊生.当代汉语“零 X”词族探微[J].语言文字应用,2003(1) ↩︎
-
例词引自王均熙《当代汉语新词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3年。 ↩︎
-
我们认为简缩的根本原因有二,一是词形较长,二是使用频率较高,而“苛刻痛苦”等显然不具备这两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