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量词及量词词组简论
摘 要: 现代汉语中, 有为数众多的量词组合形式, 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第一, 量词复合形式的种类, 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类; 第二, 量词复合形式的来源和产生时间, 对不同类型组合的来源及产生时间分别进行了考察。
关键词: 现代汉语; 量词; 复合量词
本文所讨论的复合量词及量词词组, 指的是由两个及两个以上的量词并列构成的表示复合单位的词或词组。在现代汉语的表量词语中, 复合量词及量词词组是重要的一类, 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它并未给予更多的关注, 因而对其类型、性质、来源及产生时间和使用情况等也还都不是十分清楚, 所以很有进行全面考察和深入研究的必要。本文对量词复合形式从两个重要的方面来进行考察和分析。
一、量词复合形式的种类
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对量词的复合形式进行分类, 具体分类和说明如下:
1. 根据各组合部分之间的关系来划分
据关英伟研究1, 按组合部分之间语义关系的不同, 量词组合有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表示相乘关系的“积”式复合量词。比如“人次”, 某一活动假如有50人各参加了3次, 那么统计数就是50×3=150人次。
第二种是表示相除关系的“商”式复合量词, 比如“立方米/秒”, 如果水10秒钟流了10000立方米, 则统计数为10000÷10=1000立方米/秒。
第三种是表示相加关系的“和”式复合形式, 比如以下一例:
(1)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拥有各类车辆36辆, 常用物化探测试仪器81台(套), 普通野外通信设备(含定位仪) 64台(套), 测绘设备25台(套)。(陕西省地质调查院简介)
此例中的81台(套) 探测试仪器就是若干台仪器与若干套仪器之和。
此外, 还有第四种即选择关系, 例如:
(2) 每个品种的抽查数量一般应不少于3台(套、件) (国家医药管理局 医疗器械产品质量考核办法)
显然, 这里的“3台(套、件)”并不是“1台+1套+1件”, 因为是限定在一个品种中的, 所以或者是3台, 或者是3套, 或者是3件。
就组合形式而言, 此类与上一类完全相同。
2. 根据整个组合的性质来划分
如果按刚性的词与非词来划分, 量词组合形式自然就包括以下两种类型:
一种是词, 如前一量词是“人”的组合形式, 《现代汉语词典》就收了“人次、人份、人公里”等三个, 其他收入该词典的再如“架次、吨公里、吨海里”等。
二是非词, 也就是量词词组了,“和”式与选择式组合是最典型的量词词组, 它们属于临时性的组合, 而我们翻查了各类词典(包括量词词典), 均未见收录这样的组合形式。
但是, 问题似乎并不这么简单, 比如《现代汉语词典》有相对应的“吨公里、吨海里”, 但是却未收与“人公里”相对应的“人海里”; 收了“人次、架次”, 却没有收“台次”; 至于“商”式组合, 如上举的“立方米/秒”等, 也都未收。我们还翻阅了其他几本工具书, 发现情况与《现代汉语词典》互有出入。这里, 我们并不试图以《现代汉语词典》等是否收录作为判别词与非词的标准, 也无意品评其对某些量词组合形式收与不收的得失, 但是我们却不能不考虑其中的缘由所在。一般来说, 判别某一组合形式词与非词的重要标准之一, 是它的复现率, 但是真正困难的是无法划定一个明确的取舍界线。所以, 现在人们更倾向于采用柔性的原则和方法, 即承认在词与非词之间, 还有过渡性的中间状态存在。就我们的讨论对象而言, 像一些产生时间比较晚、使用频率也不太高的量词组合形式, 如上举的“辆次、艘次”等, 如果定位在中间状态, 可能更切合实际。
有一些组合形式顺序等尚未固定, 或许也可以证明这一点。比如“秒立方米”-“立方米/秒”, 就是一对同义形式, 例如:
(3) 3300立方米/秒: 黄河八年间最大洪峰过济南 (人民网2004.8.26)
(4) (洞庭湖) 出湖流量达到17100秒立方米, 比六小时前提高了100000秒立方米。(南方网2002.6.27)
有意思的是, 我们利用百度搜索引擎以“秒立方米”为关键词进行搜索, 所得结果包括以上两种形式。另外, 根据我们的语感, 以及一个小范围的调查, 无论取哪种形式, 口头上通常只说成“秒立方米”。
此外, 我们还看到两个量词之间不加斜杠的用例, 如:
(5) 花园口出现2780立方米秒洪峰 (郑州日报2003.9.5)
而此标题下的正文中出现的形式则是“9月3日22时, 花园口水文站出现2780立方米每秒的洪峰流量”。
像这样的缺乏固定性的组合形式离词应当有一定的距离。
3. 根据组合部分的数量来划分
以这一标准来划分, 量词组合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一是两个量词的组合, 这是最为多见的一种情况, 上举例词中绝大多数都属于此类。
二是三个量词的组合, 这实际是上述“和”式与“商”式组合的叠加。黄伯荣、廖序东曾经注意到这种形式2, 并且举了“架艘次”和“辆艘次”两个例词, 以下就是这样的实际用例:
(6) 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共出动兵力405万人次, 飞机、舰艇6000多架、艘次, 机械车辆14万台次, 参加各类抢险5.2万人次。(民政部办公厅一九九六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7) 全年共为社会检定计量器具20730台件次, 其中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20166台件次, 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564台件次。(博罗县统计局关于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三是四个量词的组合, 这仍然是“和”式与“商”式的叠加, 这样的用例比较少见, 如:
(8) 杭州海关克服重重困难⋯ ⋯ 监管进出境运输工具5602艘(架、辆)次, 增长28.79% (杭州海关简介)
4. 根据各组成部分的形式来划分
按这一标准, 我们可以把量词组合划分为以下互相区别的几组:
一是字母量词组合与汉字量词组合, 汉字量词的组合自然占绝对多数, 但是也有一些字母量词的组合形式, 特别是在一些专业技术领域, 使用频率也不很低, 例如以下的m3/min(立方米/分) 和L/min(升/分):
(9) 100%德国原装压缩系统, 价格略低于国产名牌, 排气量1m3/min- 36.6m3/min。(上海斯可络压缩机有限公司产品介绍)
(10) WT系列高压清洗成套设备, 是引进德国技术开发而成, 压力为30~159MPa, 流量为40~240L/min。(武汉沃特超高压成套设备有限公司产品介绍)
正像目前许多字母词语都有相对应的汉字词语一样, 上述字母量词组合也有相对应的汉字形式, 例如:
(11) SL系列三叶罗茨鼓风机 Q=1.15- 62.6立方米/分。(天津市鼓机总厂产品简介)
二是加括号形式与不加括号形式, 这主要是指“和”式和选择式量词组合而言的, 一般的情况是, 相加项或选择项以加括号为常, 但是也有不加括号的, 两种情况上边均已出现。另外, 还有不加括号, 而用顿号的, 如上举例(6)。
除上述两点外, 还有量词顺序之别, 加不加斜杠之别等, 前已言之, 不再赘述。
二、量词复合形式的来源及产生时间
量词复合形式的种类不同, 来源及产生的时间也有所不同。
刘世儒先生注意到3, 早在魏晋南北朝时, 就出现了“和”式量词组合形式, 他举的例子如:
(12) 计得⋯ ⋯ 牛、马、驴、螺、驼十万头匹。(《世说新语·雅量》注引《续晋阳秋》)
我们在宋代的语料中也看到了以下的用例:
(13) 每岁共银绢各二十五万匹两。(三朝北盟会编·绍兴甲寅通和录)
但是, 这种形式在整个近代汉语阶段很少, 而在现代汉语的前两个阶段(1919~1949, 1949~1976) 更是没有见到, 它的大量出现和使用, 是第三阶段(改革开放以来) 的事情。所以, 我们趋向于认为, 这(包括选择关系的) 是一种在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的量词复合形式。
至于另外两种, 也应当区别地来看:“非传统”的法定计量单位连用的形式产生在前, 时间是在现代汉语的第一阶段或此前, 系对外语(主要是英语) 的“直译”。比如, 1936年版的《辞海》“呎”字条下收了以下两条:
.呎磅/(Foot pound), 物理学名词, 英制计功之重力单位也。以一磅之力, 作用于物体, 使其作用点移动一呎之功, 称为一呎磅。
.呎烛光/(Foot- candle) 物理学名词, 英制表照度之单位, 即一烛光对一呎之距离所生之照度也。如百烛光对于一呎远处所生之照度为百呎烛光, 对于二呎远处为二十五呎烛光, 十呎远处为一呎烛光。
以上两条, 前者是半意译半音译, 后者则是全意译。
以下再举两个实际使用的例子:
(14) 西南公路运价, 每吨公里增加十五元 (中央日报1944.10.21)
(15) 苏联每天的火车载重量已迅速提高到三千三百万吨公里。(人民日报1947.6.2)
由汉语固有量词组合而成的复合形式, 则是在前一形式的基础上类推产生的, 时间大致是在现代汉语的第二阶段初。关于这一点, 我们能看到不少人的不少论述, 比如孙常叙先生就说4:“随着事物的发展和认识的加深, 以及与之相应的统计学上的进步, 最近几年来, 在汉语词汇里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附注单位附注造词”, 所举的例子有“架次、人次”等。我们通过《人民日报》(1946~2005) 数据库的检索, 也证明了这一点: 在《人民日报》中,“人次”的首见时间是1950年,“架次”的首见时间是195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