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当代汉语修辞造词中的多辞格并用现象

摘要: 本文以当代汉语新词语为考察对象,对修辞造词中一直为人们所忽略的多辞格并用现象:一词兼有多格、二格合为一词和格中有格等三种情况,进行了初步的考察和分析,并对其产生原因和研究意义作了说明。

关键词: 当代汉语 修辞 辞格

长期以来,各种修辞方式不仅作为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重要手段而大量运用于人们的写作实践中,而且也作为重要的造词手段广泛地用于新词语的创造中,这就是修辞手法造词,他即“运用修辞手法组织语素从无到有地创造出新词”1。相关的研究,有人称之为“修辞角度的构词法研究”2。这方面的研究已经有新开展,比如,任学良对“修辞学造词法”进行了全面的讨论,列出了比喻、借代、夸张、敬称、鄙称、婉言、对比、仿词等八种3,沈孟缨则把修辞方式创造新词语的类型分为比喻、借代、仿拟、婉曲、夸张、摹声和移就等七种,并就各种类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4

但是,在以住的研究中,人们几乎都是把某一具体的辞格与某一个具体的词语对应起来,这就容易使人产生一种印象,以为一个词语只能并且实际上都是由一种修辞手段造成的。这当然不符合实际,事实上,有一些词语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段造成的,或者说,我们在分析某些词语的修辞成因时,可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比如,葛本仪在谈到比拟法造词时,举了一个“一部分是比喻成分”的例子“牛皮纸”5,此词《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是“质地坚韧,拉力强的纸,黄褐色,用硫酸盐木桨制成,多用于包装”。可见,“牛皮纸”的得名不仅是因为颜色与牛皮相近,更因为其质地像牛皮一样的坚韧,如果着眼于后一点,那么“牛皮纸”中的“牛皮”既是比喻,同时也是夸张。类似的“比喻兼夸张”的例子比较多见,除此之外,也不乏其他类型的用例,我们将在下文进行讨论。

既然不同的修辞手法可以并存于一个词语中,那么,即会存在构成方式、存在形式以及相互关系等的不同,而借由这方面问题的探讨,正可以对修辞造词中的多辞格并用现象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我们把修辞造词中的多辞格并用现象分为以下三种。

一、一词兼有多格。

即一个构词语素本身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修辞格,具体又有以下三种情况。

1、以比喻为基础者。

通常都是在比喻的基础上兼表夸张,前边讨论过的“牛皮纸”就是这样的例子,以下再看两个例子。海量:《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有三:①敬辞,宽宏的度量。②指很大的酒量。③泛指极大的数量。按,以“海”喻大,这不单是比喻,同时也是夸张。人口爆炸:《当代汉语新词词典》(曲伟、韩明安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年)的释义是“喻指由于人口基数大”,首先是一个比喻,而以“爆炸”比喻量大和迅速,这无疑也是夸张。与此相同的还有“知识爆炸”等,而与“人口爆炸”意思相同的“人口膨胀”则不涉及修辞造词的问题。

2、以谐音为基础者。

在诸多修辞格中,谐音用得不多,所以,以此为基础而兼有他格所构成的词也不太多,以下酌举几例。美眉:“美眉”一词现已从网络语言走向现实生活中,在日常的言语交际中被经常使用。一般认为“美眉”是“妹妹”的谐音,那么,它首先是由谐音双关而构成的;但是,“美眉”的意思通常是指漂亮女孩,这正如中国古代用“蛾眉、黛眉”等指代美女一样,都是一种由有特征的事物代替本体的借代用法。这样,“美眉”的构成实际上用了谐音和借代两种修辞方式。马大嫂:这本是上海话中的新词,现被许多新词语词典收录。《新词语大词典》(亢世勇、刘海润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的释义是“对忙于家务的人的谑称。系吴语‘买汰烧’的谐音。”按,此词除谐音外,还以动作代主体,所以也是兼用了借代辞格。驴友:《新魔鬼词典》(经济日报出版社2005年)对此词的解释是“旅游的谐音,一帮喜欢旅游的人凑在一块就成‘驴友”了,或叫‘背包族”。”按,上引释义已经明确说明“驴友”首先是由谐音造成的,而如果比照在一起从事某种事情的人即可称“友”,如“病友、酒友”等,则又可以认为是仿拟。

3、以摹声为基础者。

不少研究或汇集辞格的书都收有“摹声”一格,此格也用于造词,有人认为,音译词也是一种摹声造词5,而时下的音译词中,也有兼用别格的。例如:妹儿:这是英语“E-MAIL(电子邮件)”的音译,而变物为人,自然又是拟人了。所以,这是兼有摹声和拟人二格的词。“E-MAIL”的另一种更为常用的音译形式“伊妹儿”与此相同。笨猪跳:即蹦极,也叫蹦极跳,是英文“bungee jumping”的音译,与“蹦极(跳)”不同的是,从事这一运动的分明是人,而此词却故意用“笨猪”音译“bungee”,可以看作比拟中的拟物。

以上都是一身兼有二格的,以下举两个一身兼有三格的例子。

跳楼价:此词现在比较常用,形容低廉、便宜得让卖主无利可图甚至赔本的商品价格(《新词语大词典》),“跳楼”可以表示价格一跳到底即降到最低,这时它是一个比喻;如果指这样的价格只能使卖主破产跳楼,则为借代,即用结果借指原因4;而无论是比喻还是借代,这里的“跳楼”又都是一种夸张。金日:《新词语大词典》的释义是“兼有‘今日’和‘好日子’双重意思。由‘今日’谐音而来。”谐音之外,以“金”指“好”,这大致属于比喻,与“黄金时间”等相同。此外,以“金”为喻体且流传较广的还有“金婚、金曲、金卡、金球、金唱片、金点子”等,这样,把“金日”看作对上述词语的仿拟,似乎也不为过。

二、二格合为一词。

即构成一个词语的两个部分分别是两个不同的辞格。按两部分组合方式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以下两小类。

1、偏正型

即两部分之间有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如银色浪潮:喻指人口的老龄化趋势加快的现象(见《现代汉语新词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5年),其中“浪潮”是比喻,而“银色”以“银发”借指老年人,是借代。所以,“银色浪潮”兼用了比喻和借代二格。银弹:《现代汉语新词语词典》(林伦伦等编著,花城出版社2000年)的释义是“比喻用金钱进行诱惑、腐蚀、拉拢和收买”。以“银”指钱,是借代;用“弹”指以“击中”或“击倒”对方为目的的金钱,显然属于比喻,所以这是借代、比喻合二为一。属于此类的再如“饭碗系列”的“泥饭碗、铁饭碗、金饭碗”等。

2、并列型。

这一类的两个部分之间不存在上述的修饰与被修饰关系。如保架护航:《当代汉语新词词典》(王均熙编撰,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3年)的释义是“比喻为事情的顺利进行提供保护”。很显然,这是两个比喻格的并列。筑巢引凤:《新词语大词典》的释义是“喻指(国家或地方政府)完善投资环境,以吸引外来投资或人才。”这同样是由两个比喻构成的,与“保架护航”略有不同的是,“筑巢”是手段,而“引凤”则是目的。由此还派生出了一个“引凤筑巢”,《现代汉语新词语词典》的释义是“喻指用外来资金搞好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投资环境”,意思不同,但形成机制和两部分之间的语义关系仍然相同。

三、格中有格。

即整个词语是由某一辞格构成的,而在这一词语中,还包含属于另一辞格的构成成分。这样的例子比较多见,主要是以仿拟为基础的多格并用现象。银发族:指老年人。一段时间以来,“一族”成了一个相当能产的构词成分,由它构成的新词语有上百个之多6,它们多是由仿拟而成的,此词就是如此。在这个仿拟词中,以“银发”转指老人,自然属于借代,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格中有格”。类似的还有“工程系列”的“烛光工程、菜篮子工程”等。老记:对记者的亲切称呼(见《当代汉语新词词典》),此词显系对“老─”(如“老张、老乡”)的仿拟,“记”则为简缩,而简缩也是一种常用的辞格。发烧友:《当代汉语新词词典》(曲伟、韩明安主编)的释义是“英文fan(迷)的音译兼意译。发烧友多指对演艺界、体育界明星大腕或某一类事情狂热崇拜、特别痴迷的年轻人。”按,比照以前的“战友、难友”等,现在又仿拟了许多“友族词”,如“旅友、侃友、棋友、钓友”等,“发烧友”也是一个这样的词:而对于“发烧”的来历,上引释义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即属于摹声。吧蝇:《现代汉语新词语词典》的释义是“每晚流连于酒吧、迪吧等各种娱乐场所的人”。按,此词似乎更复杂一些:其一,与“吧台、吧凳、吧椅、吧街、吧娘、吧女、吧姐、吧客”等构成了一个“系列”,应当也属于仿拟;其二,“吧”系英语“bar”的音译,因此是摹声;其三,“蝇”是借物指人,所以亦属于比拟辞格中的拟物。

我国当代是一个空前开放的社会,社会生活的变化,人们思想的活跃,引发了当代汉语多方面的、显著的发展变化。这一点已经引起了学者的关注,赵世开说:“语言运用中既有分也有合。所谓‘分’指的是变异,所谓‘合’指的是规范。在封闭型社会里‘合’是主要的趋势,而在开放型的社会里‘分’是主要趋势。当前我国已由封闭型转向开放型的社会。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我国的社会语言学家有必要把注意力首先放在‘分’(即变异现象)的研究上。”7当代语言的变异现象,为社会语言学家提供了空前广阔的研究空间,语言学其他门类的研究如此,修辞学也不例外。正如江南所说:“新时期以来,许多作家的语言观和文学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在语言上进行了大胆试验,为当前的修辞研究拓展了广阔的空间。”8本文所讨论的内容,正是这一广阔空间里的一个小小方面,而我们还可以找到许多类似的值得充分关注和认真研究的现象。这些现象体现了修辞的活力,反映了修辞活动在当代的发展,对它们的总结,必然会使古老而又年轻的修辞学理论和实践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完善。

在线阅读/下载 PDF

下载 PDF


  1. 徐杲‧修辞手法造词初探[J]·阅读与写作,1999(5). ↩︎

  2. 潘文国等·汉语的构词法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p297. ↩︎

  3. 任学良·汉语造词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p270-275. ↩︎

  4. 沈孟缨·现代汉语理论与应用[M]·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1999. p269-278, p277. ↩︎ ↩︎

  5. 葛本仪·现代汉语词汇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p84, p78. ↩︎ ↩︎

  6. 刁晏斌·现代汉语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p105. ↩︎

  7. 赵世开·当代汉语中的变异现象[J]·语文建设,1988(1). ↩︎

  8. 江南·语言演变与修辞研究的拓展[J].扬州大学学报,200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