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当代汉语中新的“名1+名2”形式——名词陈述化的一种新形式

摘要:“名词1+名词2”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常见的形式,这一形式目前有了新的变化,主要是名词1的范围拓展,意义有所变化,功能也由指称变为陈述。本文对这一形式的使用情况、语义结构及其产生的原因和机制等进行了描写和分析,认为这是当代汉语中一种新的名词陈述化形式,并分析了其五个方面的特点。

关键词: 当代汉语;名词;指称;陈述

1. 现象描写

现代汉语中,有许多名词可以修饰其它名词,构成“名词+名词”偏正结构,本文称之为“名1+名2”形式,如“教师待遇、经济作物、电子产品、会议论文”等。而在当今的汉语运用中,出现了一种新情况:有一些原来从不用于修饰限定其它名词的名词发生了变化,可以用于修饰限定其它名词了,表示中心语的各种“属性”,其中有的使用频率还相当高,有一定的流行性。

比如,《郑州日报》2005年5月17日有一篇文章,题目为《让品质生活披上绿装》,除标题外,文中还多次出现“品质生活”,例如:

(1) 什么样的生活才算品质生活?居住品质又该具备哪些必备要素?关于这些问题的讨论,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品质生活”就是一个新的组合形式,类似的例子再如:

(2) 解决了温饱,就不免有人要求生活得更有情调一些。福州街头越开越多的精品家饰店、咖啡屋、酒吧,乃至手工艺品专门店,就是福州人情调生活的种种道具。(海峡周报 2002.4.22)

(3) 上周珠三角各大媒体炒了一个新词—“申魅”。何谓“申魅”?就是报申“中国魅力城市”。(深圳商报 2004.9.29)

(4) 我们在这份声明中进行了有限的反驳,指出给安徽人抹了黑的,不是良心作家的直面真相,恰恰是某些无良官员的暴行。(世纪学堂 2005.8.8)

(5) “激情周末”上演激情芭蕾 (江南晚报 2005.8.15)

与此相同的形式再如“品味生活、情调生活、气质美女、才气女人、风度男人、风格家俱、情趣晚餐、灵感作家、志气小孩、爱心超市、规模经济”等。

有一些名词与其它名词的搭配范围相当广,比如“情调”,我们所见到的受其修饰限定的名词就有“客栈、餐厅、酒吧、作文、周刊、中国”等一百多个,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既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还可以指称某些动作行为(如“约会”等),甚至还有纯字母词(如“e-mail”)。“情调”的情况绝不是个别的,类似的再如“情趣”,由它修饰限定的名词也有不少,如“男人、内衣、笑话、精品、活动、晚餐、宠物、时间、空间、氛围、工作室、婚姻、短信”等。

按,“情趣”除了“性情志趣”和“情调趣味”的“本义”(见《现代汉语词典》)外,还另有一个新义,这就是“情爱/色情趣味”,此义虽然尚不见有新词语词典收录,但在时下却相当常用,比如网上的许多“成人用品”商店都以“情趣”为名,用的就是此义。以下再举一个具体的例子:

(6) 《e 时代周报》记者随后又采访了一些网站短信业务的负责人,他们也承认,在目前的众多网站短信业务中,几乎都存在着一些情趣短信,这些短信都或多或少地与色情沾上了边。(世界商业评论 2003.7.8)

按,在时下的语言使用中,“情趣”有时成了“色情”的婉曲形式,例如:

(7) 她表示,她时常收到这类色情短信,不仅内容低俗,还经常在不适当的场合骚扰她。(新闻晨报 2005.6.18)

此例的“色情短信”也就是上一例的“情趣短信”,现在二者都很常用。

再举一个“激情”作定语的例子:我们所见它所修饰限定的词语有“写真、电影、音乐、封面、军事、绿茵、奥运、岁月、港湾、彩虹、情侣、故事、小说、文学、艺术”等,与“情趣”一样,目前“激情”基本也有二义,一个是传统的“强烈激动的情感”(见《现代汉语词典》),一是后起的取“情”的“情爱”义的意思,如“情趣内衣”又叫“激情内衣”,“激情电影”又常被称为“激情成人电影”或“激情性电影”。“激情”的流行,相当程度上是在此义下实现的,这一点也是与“情趣”相同的。

“诗意”也是目前非常“时髦”的一个词,也经常用在定语的位置上,受其修饰限定的词语如“人生、人家、星空、时光、语文、足迹、江南、校园、建筑、本性、旅程、情感、友谊、餐馆、巴西、女人”等。

与上引几个名词不同的是,“诗意”还有大量加“的”以后修饰其它名词的用例,如“诗意的课堂、诗意的世界、诗意的城市”,其中有的“的”可以自由隐现,如“诗意的城市”——“诗意城市”。

另外,与此相关的还有一种情况,这就是某些原来通常只能修饰限定极个别名词的名词也扩大了修饰限定的范围,如“性格”原来就有的组合形式有“性格演员”,这一形式现在依然常见,此外,新出现的形式还有“性格教师、性格歌手、性格作家、性格女孩、性格女人”,并且其中心语已经开始超出指人的范围,比如“性格城市、性格商店”等。类似的再如“问题少年/家庭、消息人士、功能饮料、手法按摩、营养食品、青春校园”等。

以上谈到,目前有较多的以前不能或极少修饰其它名词的名词可以这样用了,并且有不少还可以与非常多的名词组合,以下,我们换一个角度,即从被修饰名词的角度,来做进一步的考察。

目前,有一些名词比以前可以受更多其它名词的修饰限定,由此,也使得“名1+名2”结构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比如“中国”,以前只有“人民中国”、“今日中国”等少数形式,而今天所见却相当多,其中有许多是网站名,如“素材中国”下边就标注为“中国素材网”,其他的再如“景观中国”( 中国景观设计行业门户网站)、“屏保中国”(中国屏幕保护第一网站)等,而也有一些直接加上“网”,如“书法中国网、MTV 中国网”等。上述名1还都是指称性的,比照旧有的“人民中国”等可以认为是旧“型”新“例”,但是偏正之间的语义关系有所不同,大致应当颠倒过来理解,如“汽车中国”——“中国汽车”等。而以下形式则是从“型”到“例”都是新的:

魅力中国、阳光中国、情调中国、风格中国

以下再举一些“女人”做名2的例子:

商品女人、成品女人、半成品女人、情色女人、钻石女人、动感女人、花样女人、网络女人、水果女人、猫女人、个性女人、小资女人、咖啡女人、布衣女人、色彩女人。

除了做定语外,有的名1同时还可以用为状语,比如“诗意”就是如此。例如:

(8) 青山碧海间,造物主给了一个美丽又宽阔的斜坡,摩纳哥就诗意地散落在这块斜坡上。(千龙网 2005.8.5)

以下一句话中,做定语和状语的“诗意”并用:

(9) 幽默的诗句给了我“诗意生活”的启发和灵感,告诉我什么才是诗意的生活,怎样才能诗意的生活。(民间文化网)

2. 表义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后,“程度副词+名词”现象引起许多人的关注,人们对几乎所有相关问题都进行了相当全面的讨论。1能进入这一“结构槽”中的名词的语义特征问题,是讨论的核心之一,其中比较重要的认识是认为这一类名词具有[+量度义、性状化]、2[+性质义]3和[+描写性]。4关于描写性语义特征,施春宏表述为“是对名词内涵起到描写、修饰等形容作用的评价性内容,具有描述性,因而是名词语义特征中表示性质的部分,如属性、特征、关系、特定表现等”。4另外,很多人都谈到,能进入这一格式中的名词以抽象名词为主。

上述认识完全适用于我们讨论的“名1+名2”中的名1,所以,把上述语义特征综合起来,就是名1的语义特征:[+抽象、量度、性质、性状化、描写性]。

谭景春讨论了名词到形容词的转变过程,分为间接转变、省略转变和直接转变三种,其中第二种指的是“程度副词+有+名词”到“程度副词+名词”的变化,如“挺规律的”即是由“挺有规律的”省略而来的。3我们认为,谭先生的说法基本上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他只讨论了名词做谓语的问题,而做定语的名词同样也有这样一种类型,即上述做修饰限定语的名词大致都可以按“有+名词+的”来理解。比如,网上有一本小说叫《情调女人》,作者是方华,在这本书的“内容提要”中,有以下两段话:

(10) 只有知识的女人是不够的;做一位有情调的女人,才是女人生命质量的体现。

只有魅力的女人是不够的;做一位情调的女人;有情趣的女人才能给家人和周围带来新鲜的色调和芬芳。

按此例中“有情调的女人”与“情调的女人”并用,正说明二者是相同的。

再如中国经济网2005年6月23日有一篇文章,题目是《搜罗北京城情调餐厅》,下边的正文中有“北京不乏这样有情调的餐厅,而女人永远是情调的追求者,只是程度不同罢了”,标题和正文也可以互相比较。

那么,有“有”与无“有”意思完全相同的现象为什么会产生?

邹韶华谈到“语用频率效应联想”,即“在某种语境中某一性质的修饰出现的频率较高,那么,当修饰语不出现时,人们仍会联想到出现频率高的性质特征”。5当前“规模”一词的使用情况,就可以提供一个非常好的例证。

目前,名词“规模”在单独做定语时,经常都是“指大”的,如“规模经济、规模效益”等,以下举两个实际的用例:

(11) “规模以上”是国家对经济指标的一种统计口径,所指的是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和全部国有企业。对一个城市来说,“规模以上”企业增多了,经济指标和总量将随之提升。(青岛日报 2003.5.20)

(12) 有些倒闭的规模猪场,在“规模越大,盈利越高”的思路唆使下,其基建规模盲目扩大,基建投入的资金比例过高。(中国禽业网 2005.7.12)

在实际的使用中,“规模”经常与“大”共现,而较少与“小”共现,2005年8月22日,我们在百度搜索引擎上分别以“大规模”和“小规模”为关键词进行检索。二者的数量分别为8930000 和 738000,后者不到前者的十分之一,而同一天我们在新浪网的新闻检索中检索到的结果则是320474∶18064,前者更是后者的近18倍。了解了这一点,对上述“规模”在定语位置上的“指大”使用,就很容易理解了。

语用频率联想有时可以造成语言理解中词义的偏移,但是却不一定能造成其功能的偏移,名词功能偏移,特别是定语位置上的功能偏移,往往要从另外的角度寻求解释和说明。

我们认为,“有+抽象名词”是一种十分值得注意的格式,它有某些与一般的述宾结构不太一样的特点,比如可以很方便地直接带上程度副词做状语等。名词的功能偏移经常也是在这一格式中实现的,邹先生所列实现语义偏移的第一个格式也正是“有/没(有)+N”,如“有腰身、有风度”等。

由于现代汉语表达中“有界化”的要求,6往往需要对“有+抽象名词”在程度上加以限定,而最为常见的就是“很+(有+抽象名词)”,我们在检索“大规模”等的同时也检索了“很+有”,在百度搜索引擎上检索到的文献约有11200000篇,新浪新闻中也有344168篇,数量都是相当大的。

如前所述,在“有+抽象名词”中,抽象名词较易实现语义偏移,而由于“有+抽象名词”的高频共现,所以也可能实现以这个述宾结构为基础的语义+功能偏移,即当“有”不出现时,该抽象名词仍可表示整个“有+抽象名词”的意思,本文讨论的现象,就属于这一种情况。此外,由于“程度副词+(有+抽象名词)”的高频出现,所以,“程度副词+抽象名词”也成了一种十分多见的语义偏移+功能偏移格式,如“很威风、很诗意”等。

我们仍以“规模”为例。现实使用中也不乏“有规模”的用例,如:

(13) 据数据显示,中国有规模的 1500 家玩具企业中,真正叫得响的品牌一个也没有,国内玩具企业一直生存在国外品牌的笼罩之下。(东南快报 2005.8.22)

按,此例中的“有规模”也可以表述为“规模”,即“规模玩具企业”或“玩具规模企业”,与此类似的实际用例如:

(14) 济南市在目前20家早餐供应企业179个经营网点的基础上,继续扩大早餐供应企业的数量和规模,并增加供应网点。到2007年,济南市要培育“早餐工程”规模企业15家,早餐经营网点1500个。(齐鲁晚报 2005.8.19)

3. 名词陈述化形式问题

人们在讨论“程度副词+名词”时,也涉及到名词功能的改变问题,有人称之为“名词指称功能性状化”,2也有人称之为“名词性状特征的外化”。7我们认为,这样的表述同样也适用于“名1+名2”中的名1,只是这里我们想采用更为常用的说法,称之为名词的陈述化。

上述名词功能的陈述化,通过以下五个“诗意”的用例可以看得更清楚:

(15) 希腊电影大师安哲洛普洛斯的影片具有感伤诗意的风格。(京华时报 2005.1.5)

按,此例中“诗意”与“感伤”并列,功能自然也相同,所以显然是陈述性的。

(16a) 众诗人一致认为,南京应该是一座最诗意的城市,就连杭州,也不能和南京媲美。(南京日报 2004.5.5)

(16b) 今年的读诗会在读诗之外的重点节目则是一场关于诗意城市的主题论坛,现场大多数的诗人和读诗的朋友纷纷发表了他们对诗意城市的理解与看法。(厦门日报 2005.3.25)

例(16a)取更为常见的“程度副词+名词”形式,如前所述,这是一种公认的陈述形式;例(16b)与例(16a)相比,只是少了因为没有了“最”而失去的程度义,而结构和功能均未发生变化,所以,“诗意城市”中的“诗意”依然是陈述性的。

(17a) 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厦门市委市政府认识到,城市建设不仅是盖房子、修道路,还要为百姓营造舒适方便、诗意化的生活空间。(福建之窗 2005.7.25)

(17b) 创造诗意的生活空间。(新闻晚报 2005.6.15)

例(17a)取“诗意化”的形式,词缀“化”的作用是“加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构成动词,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见《现代汉语词典》),因而是陈述性的;同样的意思又完全可以表示为(17b)的形式,所以,后者中的“诗意”依然还是陈述性的。

邹韶华把“名词性状特征的外化”形式归纳为以下七种,即名词在这七种格式中才得以实现性状特征的外化:

(1) N+的,如“尊严的人”;

(2) N+地,如“规律地动”;

(3) N+得,如“宝贝得不得了”;

(4) 比……还+N,如“比军队还军队”;

(5) N+一点,如“说得生意经一点”;

(6) N/A +而+又+N/A,如“疯狂而又理性”;

(7) 副词+N,如“很官僚”、“真傻瓜”等。7

就我们所见,这是相关讨论中所列形式最全的,但是却没有包括本文所讨论的“名1+名2”形式,而在我们了解的范围内,也未见到有从这一角度来讨论问题的,加之我们对现代汉语不同阶段的考察,我们认为上述“名1+名2”结构是一种人们尚未注意到的新的名词陈述化形式。

说这种形式“新”,理由主要有以下两点:

3.1 从“型”来看

上述用例构成了一个新的类。据张敏研究,“最为原型”的汉语名词定语大致有以下几类:

一是表示中心语的材料质地的,如“木头桌子、柏油马路”;

二是表示功能用途的,如“羊毛剪子、墨水瓶儿”;

三是表示职业身份的,如“石油工人、体育委员”;

四是表示产地来源的,如“瑞士手表、热带水果”;

五是表示中心语某些方面属性的,如“百货商店、科学知识”;

六是表示较为典型的领属关系的,如“张三的钢笔、师傅的经验”等。8

很显然,以上各类定语都是指称性的,陈述性的只有张先生称为“非原型类”的 N1表示比喻的“铁的纪律、血的教训”等。

3.2 从“例”来看

上述我们讨论的现象都是新的用例,它们几乎都产生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曾在我们所建立的“五四”以后至改革开放以前的1978年间约500万字的语料库中进行检索,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即没有发现相同的用例。

作为一种新的名词陈述化形式,“名1+名2”有自己的特点,比如与最为常见、人们讨论最多的名词陈述化形式“程度副词+名词”相比,以下几点就是相当明显和突出的:

第一,音节方面有限制,即通常都是双音节,与其中心语构成2+2的和谐结构并且绝大多数中间不能加“的”。所以,有很多可用于其它陈述化形式的名词不能用于“名1+名2”中,比如四音节的词语“绅士风度、诗情画意、古典色彩、共产主义、英雄气概”等,就是如此;其它再如一些三音节的形式,如“男子气、女人味、人情味、痞子相”等,也难以进入这一结构。

第二,语义结构相对单纯。“名1+名2”结构中表陈述的“名1”大致有两种类型,一是如上所述,相当于“有+名1+的”;二是表示比喻,如“黄金时间、奶油小生、铁哥们”等。像“中国、女人、小人、坏蛋、文学、绅士、政治”等大量名词虽然可以用于“名1+名2”结构中,但是通常只能表示领属或区别,如“中国气派、女人用品、文学作品、政治信念”等,换句话说,这些名词定语所表示的这种语义关系已经“占位在先”,所以也就难以在这一位置上再实现陈述化了。

第三,是一种最简单的陈述化形式。所谓最简单,是指名词本身不借助于任何显示其功能变化,或者说是造成其功能变化的词汇手段。因此,如果说其它陈述化形式基本上都是有词汇标记形式的话,如“程度副词+名词”中的程度副词显然就是一个词汇标记,并且有时还要再辅以其它的词汇标记,如副词“真(是)、确实”,语气助词“的、了”等,而它本身所处的谓语等位置,又形成了一个结构标记,而“名1+名2”则是一种无词汇标记的形式,它只有结构标记,即处在名词性偏正结构中“偏”的位置上。

第四,功能比较单纯。“程度副词+名词”在句子中可以做谓语、定语和状语,其它几种形式大致也是如此,而我们讨论的名词却主要是在定位上实现陈述化,只有极少数名词在状语位置上同样也可以实现陈述化,如“诗意、激情”等,例已见前。

第五,主要是构词成分,即主要用于构成一个四字格的新组合,或者说是一个语法词,而不是像其他陈述化形式那样主要作为句子成分出现于句子中。我们看到,绝大多数“名1+名2”之间都不能插入“的”,这表明它们的粘着性大于自由性;另外只有极少数陈述化的名词可以直接做状语,像“魅力、风格、情趣、气质、才气、良心”等都没有做状语的用例,而以上两点,都是名1主要用于构词的重要表现。

在线阅读/下载 PDF

下载 PDF


  1. 刁晏斌‧新时期语法变异现象研究述评[J]·语言文字应用,2003,(2):83-89. ↩︎

  2. 张谊生‧名词的语义基础及功能转化与副词修饰名词[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2):57-75. ↩︎ ↩︎

  3. 谭景春·名形词类转变的语义基础及相关问题[J]. 中国语文,1998,(5):368-377. ↩︎ ↩︎

  4. 施春宏‧名词的描述性语义特征与副名组合的可能性[J]. 中国语文,2001,(3):212-224. ↩︎ ↩︎

  5. 邹韶华·语用频率效应研究[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P40 ↩︎

  6. 沈家煊. “有界"与"无界”[J]. 中国语文,1995,(5):367-380. ↩︎

  7. 邹韶华‧名词性状特征的外化问题[J]·语文建设,1990,(2):21-26. ↩︎ ↩︎

  8. 张敏‧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P315-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