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词的指称用法及其发展
摘 要:形容词除了常见的陈述用法外 还有指称用法。从现代汉语史的视角来考察形容词的指称用法在现代汉语各阶段中的使用和变化情况 在当今使用中 其具有以下三个比较显明的特点:1.直接引用的较多;2.某些形容词的指称形式高频使用 经常用于构成一些固定或半固定的形式;3.某些否定性偏正词组用于指称。指称性形容词的大量使用主要是受外语的影响。
关键词:现代汉语史;形容词;指称用法
所谓指称(reference)本为哲理语言学和语义学术语,指与语言中一个词语相联系的外界的一个实体(事物、事态等)。1在语法研究中,指称与陈述相对,指被命名的事物,也就是用词语表示的概括对象。2指称用法就是某些词语表示事物或对象,而不是陈述事件或性状的用法。
提到动词和形容词,人们总是把它们与陈述功能联系在一起,然而,有时动词和形容词在句子中并不是用于陈述,而是用于指称,也就是说,有相当一部分动词和形容词也可以有指称性。本师马庆株先生曾经对此进行过深入的讨论。3本文就以形容词的指称用法为对象来展开论述。
指称用法的形容词情况比较复杂,其中最有史的内涵的,就是类似于“活用”为名词这样的形式或用法。形容词用为指称性成分是有标记的,最主要的标记就是居于体词通常所处的句法位置,即做主语或宾语,而同时还经常带一些一般不用于陈述义形容词的修饰限定语。
早在1992年,笔者提出了对现代汉语的历史发展进行研究的问题,4后来,又把这一研究升华、概括为“现代汉语史”。简单地说,现代汉语史就是以现代汉语的历史发展演变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现代汉语的一个分支学科。笔者把现代汉语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即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到1978年“文革”结束、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5
以现代汉语史的观点和方法来考察形容词的指称用法,我们认为这是一种非常有史的内涵的用法,值得深入仔细地探究。
古代汉语中,许多形容词经常用于指称,这样的用法通常被表述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而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的不少人也有类似的认识和看法。
古代汉语的用例如:
(1)且夫大伐小,取其所得,以为彝器。(《左传·襄公十九年》)
(2)战而败,贤良尽死。(《吕氏春秋·似顺》)
(3)(商贾)千里游敖,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汉书·食货志》)
近代汉语中,类似的用法比较少见,但是也不是没有,例如:
(4)诚只是诚此者也,敬只是敬此者也,非是别有一个诚,别有一个敬也。(《河南程氏遗书》)
(5)且仆捐亲爱,入不测之虏,实以国家安危存亡所系,又肯从诸公教语,不对以实,致误军国大事乎?(《茅斋自叙》)
(6)鲜血满身边,骨伤肉擦,如猛虎牙爪,潜伏挫折了慷慨。(《刘知远诸宫调》)
现代汉语中,与其他很多现象一样,形容词的指称用法在不同阶段也经历了一个“多一少一多”的发展变化过程。
在第一阶段,形容词的指称用法处于一个“多”的时期,许多形容词或独立、或与其他成分配合使用,在句子中做主语及宾语等,表示指称的意义,例如:
(7)奢侈和淫靡只是一种社会崩溃化的现象。(瞿秋白《关于女人》)
(8)那是当然的,命运的偃蹇与亨通,于我们的生活没有多大的关系。(许地山《缀网劳蛛》)
(9)夜的世界才是我们的世界,白昼的虚伪、诱惑、堕落、残忍,均已消灭。(陈炜谟《狼诜将军》)
(10)大人的坏脾气,在孩子是没有的,原来的坏,如你平日所攻击的坏,那是环境教坏的。(鲁迅《孤独者》)
(11)(他)心里的紧张慢慢地弛缓了下来。(鲁迅《弟兄》)
以上是做主语的例子,以下是做宾语的用例:
(12)全岛在忙碌中,现出活动与快乐。(杨振声《报复》)
(13)他本来是一个爱高尚爱洁净的人。(郁达夫《沉沦》)
(14)(长明灯)而且照到院子,照到木柵里的昏暗。(鲁迅《长明灯》)
(15)甲板是随处可以看到湿润、平静。(萧军《货船》)
(16)世界是一个永久的新奇,永久的单调。(周作人译《霭里斯感想录抄》)
除了做动词的宾语外,有一些形容词还可以做介词的宾语,或者是套在介词结构中,例如:
(17)几个他们的同伴,从远远走过来了。(庐隐《两个小学生》)
(18)这船从黑魑魅中荡来。(鲁迅《阿Q正传》)
(19)会馆里的被遗忘在偏僻里的破屋,是这样地寂静和空虚。(鲁迅《伤逝》)
本阶段中,形容词的指称用法非常多,比如仅蒋光慈的《鸭绿江上》就有以下一些用例:
(20)(她)越是向他亲近,就仿佛他的几分女性能给我一些愉快似的。
(21)此时我心中顿觉有无限的难过。
(22)我虽有无涯际的悲哀,但我还抱着热烈的希望。
(23)希望是应当的,但悲哀似乎宜于减少些。
(24)她的美丽,唉!我简直形容不出来——是啊,我也不应当拿一些俗字眼来形容她那仙人般的美丽!
第二阶段是一个“少”的阶段,为了证明这一点,我们从上引用例中选取了10个比较常用的形容词,即“虚伪、坏、紧张、快乐、高尚、洁净、昏暗、湿润、平静、单调”,在本阶段包含多种文体的约360万字语料库中进行检索,其中“坏、高尚、洁净、昏暗、湿润、单调”等6个词没有指称的用例。其他几个,虽然有用例,但是出现的频率并不高,比如“紧张”,共有344个用例,其中只有3例指称的用法;“虚伪”有28个,只有1个用于指称。
第三阶段形容词的指称用法相当普遍,其具体表现:一是可以用于指称的形容词相当多,二是使用频率比较高。以下是前一阶段语料库中不见指称用例的6个词在本阶段的指称用例:
(25)小满和他在一起的时候,他总是和小满诉说着小水的好、小水的坯、小水的一切。(新浪星座,2004-06-03)
(26)在这位交警的高尚面前,李湘似乎要矮那么一截。(《深圳晚报》,2004-06-09)
(27)蜀山区和井岗镇人大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前往现场察看,研究解决路面垃圾的清除和管理问题,给人大代表以交待,还居民以洁净。(《江淮晨报》,2004-03-20)
(28)但我知道,她的眼前出现了拂不去的昏暗。(毕淑敏《佑护灾难中的孩子》)
(29)让一个孩子看到我眼底的湿润没有让我感到任何尴尬。(新浪文化,2004-03-12)
(30)边远山区孤独破败的教堂以及真实的农村生活,还有孤独以及单调。(师永刚《解密凤凰》)
以下是见于权威媒体《人民日报》的部分用例:
(31)桔子的诗情感热烈,执著地追求美好。(2000-04-28)
(32)它的梦想记忆,它的沉着厚重和逸兴遄飞,以及在漫长的时间里保持的从容与优雅。(2003-08-31)
(33)在这片常演常热漫长的剧目,为满足观众的需要,为追求艺术的完美,艺术家们对之进行过多方面的修改、加工。(2003-08-31)
(34)法国,是一个拥有浪漫、充满感性且不乏物质享受的国家。(2004-03-18)
(35)消除孩子对性的神秘感,把孩子的好奇引入到科学领域,才能使孩子从小就养成健康的心理。(2004-05-13)
(36)把它放在案边,可以天天观赏它的美丽,从中获取创作的灵感。(2004-05-22)
(37)郑州日产为何能博得领先优势,并且能在变化的市场中续写辉煌?(2004-06-11)
我们看到的用于指称的形容词还有以下一些:丰满、激动、暴戾、灿烂、沉重、清静、辛酸、真实、欢快、激动、胆怯、善良、安宁、乏味、典雅、清新、苍老、坦荡、发达、先进、快乐、透明、蔚蓝、凶残、忧郁、凄楚、温馨、脏、冷静、沉着、迅捷、冰冷、优异、和谐、鲜活、傲慢、新鲜、神圣、温柔、缠绵、雄伟、刚毅、甜蜜、甜美、完美、漂亮、亮堂、空旷、苍凉、虚弱、独特、喧嚣、明亮、坚硬、生动、辽远、凄惨、肃穆、平静、残忍、潇洒、优美、枯涩、苦闷、亮丽、明亮、乖戾、繁荣、殷勤、悠远、凝重、妩媚、润滑、诙谐、润泽、古老、安静。6
本阶段形容词的指称用法有以下三个比较显明的特点:
一是直接使用的比较多,所谓直接使用,就是不借助于任何修饰限定成分而直接做句子成分,前举用例如“追求美好、拥有浪漫、续写辉煌”等均为此类,这种情况在第一阶段能够见到一些,而在第二阶段很少见到。类似的用例再如:
(38)对卓越的投资?卓越是什么?能有多少回报?(《当代归国留学生》,《人民文学》1998年第10期)
(39)(作品中)外国驻华人员的心情写得十分细腻,许多我们习惯的东西被当新鲜揭发了。(《中国妇女报》1999年第1期29页)
(40)软弱铺天盖地突然狂奔而来,把她打倒在枕头上。(《无事生非》,《安徽文学》2003年第12期)
(41)他的眼神有过特别吗?他的动作有过特别吗?(《远方的现实》,《清明》2003年第6期)
二是某些形容词的指称形式高频使用,经常用于构成一些固定或半固定的形式,如“再创/造辉煌”、“创造美丽”、“感受真诚”、“缺乏诚信”等。
三是某些否定性偏正词组用于指称,例如:
(42)(他)却也时时感到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不和谐。(《当代归国留学生》,《人民文学》1998年第10期)
(按,此例中“不和谐”就是以一个独立的单位表示指称的。)
(43)这些财物已经不再是出于正常的关系、感情、感谢等原因,这个“不正常”的背后,就是职务犯罪。(《环球》2004-06-10)
(44)但是聪明美丽的梅花将注定一生不会平静,或者说,是她自己选择了不平静。(徐小斌《羽蛇》)
我们认为,指称性形容词在进入现代汉语阶段后开始大量使用,与动词的指称用法以及较多的名词用作状语一样,仍然主要是受了外语的影响,即汉语只能以一个词形来对应外语中同一词根的不同词形(如英语“疯狂”便有以下动、形、名三种词性的三个词形:craze、crazy、craziness),而这样的形式在客观上也扩大了形容词的使用和表义范围,所以才日渐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