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对现代汉语史研究的思考

一、现代汉语史的研究原则和方法

现代汉语史的研究,应该遵循哪些原则,采用什么方法?我们认为,现代汉语史的研究原则和方法,既与一般的汉语史研究有相同之处,同时也有某些独特之处。

我们首先提出了一个口号,也可以说是一个研究的总原则:立足现代汉语,贯通古今中外。前一条没有什么好说的,因为现代汉语是现代汉语史研究的母体,自然要立足于此,后一条,我们认为却有比较深刻的缘由和内涵。

首选,现代汉语是由古代(包括近代)的语言发展演变而来的,二者之间自然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其次,在现代汉语形成和以后的发展中,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是相当大的,并且使得现代汉语的面貌发生了某种程度的改观,甚至使现代汉语的发展轨迹产生了某些偏移。所以,古今中外必须互相观照、互相发明,否则,现代汉语史的研究就无法顺利进行。此外,我们提出贯通古今中外,也是针对当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存在于许多研究者身上的一种比较普遍的倾向:各自封闭,互不往来。我们觉得,现代的语言研究,必须打破隔阂,走出封闭,这样才能寻求新的突破和进展,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贯通古今中外。

以上是总的原则,具体的研究原则,我们提出了以下五点:

一是微观与宏观相结合,也就是把具体语言现象的研究与对整体的大势及社会因素的把握相结合;

二是点与线相结合,即对某一“时点”的语言现象的分析与对其在不同阶段或同一阶段的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相结合;

三是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四是书面语与口语结合;

五是主观认识的总结与对客观事实的冷静、科学的考察和分析相结合。

最后一点主要是根据现代汉语史研究的特点而提出的,因为进行这一研究的一个独特的优势,这就是每一个研究者通常都是现代汉语的使用者,本身也或长或短地经历了现代汉语的发展变化,因而应该有着丰富的语感和切身的感受,而对汉语史其他阶段的研究则不具备这样的优势,因此这一点应当充分地利用。但是,如果过分地强调这一点,也有可能走向极端,失于片面和武断。所以,我们才要特别提出并强调这第五个原则。

现代汉语史的研究方法,可以概括为两个大的方面,二者应当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是传统的史的方法,主要有7种:1

1.归纳。2.比较。3.统计。4.实证。5.探源。6.转换。7.推演。

二是现代语言学的方法,也就是借鉴和使用现代语言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特别是那些较多地运用于汉语研究,并被证明有很强的解释力的方法。就语法方面而言,如格语法、功能语法、配价语法、语法化理论等,以及由中国学者自己创造的三个平面理论、两个三角理论,以及本师马庆株先生提出的语义语法等,它们都可能而且应该成为现代汉语史研究中分析、解释的手段和工具。

我们强调使用现代语言学的方法,主要是针对传统的史的方法的某些不足(比如对某一语言现象的产生和发展的解释经常是不够充分的)而提出的,同时也是根据现代汉语史研究的特殊性而提出的。先师许绍早先生强调要用现代汉语的方法来研究近代汉语,实际上强调的就是传统的史的方法与现代方法的结合,这一点对我们研究现代汉语史有很大的启示。

二、现代汉语史的研究内容

现代汉语史的研究内容,大致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块”的研究,即现代汉语某一阶段语言使用情况的比较全面的描写和分析。比如,我们的《新时期大陆汉语的发展与变革》2基本上就属于这样的研究。

二是“条”的研究,即对语言的某一要素等在整个现代汉语阶段的发展演变的研究。由此,可以形成一些隶属于现代汉语史的“专史”,如现代汉语语音史、现代汉语词汇史、现代汉语语法史、现代汉语修辞史,等等。这样的专史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部完整的现代汉语史。

三是“块”“条”结合的研究,即某一要素在某一阶段内的使用及发展变化的研究。我们的《初期现代汉语语法研究》3《新时期新语法现象研究》4等,基本上就属于此类。此外,还可以有局部的“块”与“条”的结合,比如我们正在进行的“文革语言研究”,主要研究词汇和语法,就是取了“块”中的两个部分和“条”中的一个阶段(部分),进行研究的。

四是专题研究。属于现代汉语史的范围,但是又不属于以上三方面的专门的研究题目还有很多。比如,我们的《差异与融合——海峡两岸语言应用对比》5所研究的内容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再比如,已经列入我们研究计划的“国语的分化与变迁”,内地的普通话和台湾的“国语”都是由当初的“国语”分化而来的,那么,分化起于何时?怎样分化的?分化后,二者各自沿着怎样的道路发展变化?最终形成了哪些?造成差异的内部和外部原因是什么?其中有哪些规律性的东西?都值得而且进行深入的研究。汉语中的外来形式问题也值得深入研究:外来形式的来源、引进行渠道和方式、它们在汉语中存在、“扎根”、发展的过程,在汉语中的使用情况,对汉语的影响自身的局限等,都是我们首选就会想到的问题。

五是其他相关问题的研究。我们认为,其他与现代汉语史相关的可大可小的题目还有很多,比如现代汉语表达方式的发展演变、标点符号的变迁、标题形式的变迁、语文思潮和语文运动、相关的事件、语文政策的发展与变迁,等等,都可以而且应该进入我们研究的视野,并进而成为我们研究的内容。

在线阅读/下载 PDF

下载 PDF


  1. 向熹《简明汉语史》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5月第1版,第6–8页。 ↩︎

  2. 刁晏斌《新时期大陆汉语的发展与变革》,台湾洪叶文化公司1995年5月初版。 ↩︎

  3. 刁晏斌《初期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台湾洪叶文化公司1999年1月初版。 ↩︎

  4. 刁晏斌《新时期新语法现象研究》,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

  5. 刁晏斌《差异与融合——海峡两岸语言应用对比》,江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