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若干新词新义新用法使用情况调查
[摘要] 进入新时期以来, 现代汉语中产生了大量的新词新义新用法, 本文选择了时下极为常用的10个词语, 对其使用情况逐一进行考察。
[关键词] 新词; 新义; 新用法
进入新时期以来, 现代汉语中产生了大量的新词新义新用法, 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兴趣, 并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为了进一步了解现阶段新词新义新用法的使用情况, 以及它们与旧有词语的关系、二者间的消长变化等, 我们进行了一次小规模的抽样调查, 选取了时下极为常用的10个词语, 逐一进行考察, 作为今后进一步研究的基础和起点。
我们所有的调查工作都是在计算机上进行的。具体做法是选择了国内一个著名的互联网站——新浪网 (网址为 WWW.sina.com.cn), 利用该网的搜索功能, 检索出2000年1月12日该网所有新闻中我们所调查的10个词语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旧有词语的所有用例, 然后再进行排比分析, 得出某些结论。另外, 因为我们检索到的语句, 实际上都是新闻的标题, 形式上可能会有某些方面的不足, 为此, 我们还利用其他方面的材料作为补充, 比如一些小说等。
我们选择了10个词语作为调查对象, 虽然只是一种举例的性质, 但是也考虑到了词汇及其运用的多样性, 比如有的是考察词义的变化消长, 如“检讨”“品质”; 有的则主要着眼于用法的发展变化, 如“挑战”“服务”。10个词语中, 有新生词语, 如“关爱”“理念”, 但主要是旧有词语。就来源而言, 这些新词新义新用法大致都来自港台, 或者是与港台词语有密切的关系, 这一点无须多说。
以下我们就对10个词语逐一考察。
1. 检讨
《现代汉语词典》中列出两个义项: (1) 找出缺点和错误, 并做自我批评; (2) 总结分析; 研究。
长期以来, 内地使用的主要是第一个意义, 而这一意义现在仍在使用, 例如:
当年“百龙”壶主检讨作假
市委书记为儿子作检讨
现在, 第二个意义也成了常用义。在我们检索出的11个用例中, 第一义的用例只有2例, 即上举的2例, 而第二义的则有9例, 如:
第二届北京国际音乐节闭幕后的检讨
帝王系列全部完成, 二月河检讨自己
当然, 这只是目前的新闻标题中的情况, 在文学作品中, 却与此有所不同。我们用自编的检索软件对几部小说进行了检索, 结果发现, 毕淑敏的中篇小说集《不宜重逢》中, 有4例“检讨”用例, 都为第一义, 而梁晓声的《京华闻见录》中, 13个“检讨”全为第一义, 只有张洁的《世界上最痛我的那个人去了》中惟一的一个“检讨”用的是第二义。
由“检讨”的使用频率在新闻语体和文学语体 (文学语体更具口语色彩) 中的较大差异, 再结合当前口语及语言运用的实际, 我们趋向于认为, “检讨”的第二义目前主要用于书面语中, 而日常口语中用得则不多。
2. 品质
《现代汉语词典》中列出了两个义项: (1) 行为、作风上所表现的思想、认识、品性等的本质; (2) 物品的质量。
长期以来, 内地用的也是第一个意义, 如“思想品质”“优秀品质”等, 而现在, 第二义用得比较多了。我们一共检索到16个有“品质”的新闻标题, 其中只有1个第一义的用例, 而另外15个都是第二义的, 如:《个人电脑》杂志 1999年服务品质调查结果
中国首次大面积种出世界一流品质的春小麦
这两例中的“品质”以前都只能用“质量”, 这也就是说, 目前,“品质”已经部分地取代了“质量”。
那么, 目前“品质”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取代了“质量”呢? 要回答这一问题, 就必须对“质量”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
在我们的检索结果中, 含有“质量”的标题共205个, 与15个“品质”的用例相比, 约为13.7:1。由此看来,“品质”只是在很小的范围内取代了“质量”。此外, 目前口语中第二义的“品质”用得极少, 人们常用的还是“质量”。
3. 提升
《现代汉语词典》中也列了两个义项: (1) 提高 (职位、等级等); (2) 用卷扬机等向高处运送。
以前最常用的是第一义, 第二义很少用, 而现在,“提升”的意义范围扩大, 不限于对职位、等级等的提高, 而泛用于很多方面, 因此就与原来的“提高”成了等义词了。
我们共检索到23个“提升”的用例, 都是用同“提高”的, 例如:
德州仪器将在10年内把芯片速度提升到230倍
官员看澳门: 提升粤澳两地经济合作层次
与前一个词一样, 我们也调查了“提高”的使用情况, 共检索到216个用例, 如:
朗迅开发新技术, 可使现有网络速度提高十倍
看来,“提升”之与“提高”, 和“品质”之与“质量”一样, 都只是小部分地取代, 所不同的是, 前两者的比例略高, 约为1:9。
和“品质”一样, 与“提高”同义的“提升”目前在口语中用得也很少。
4. 透过
“透”有“(液体、光线等)渗透、穿过”义, 但《现代汉语词典》未收,“透过”, 表明它还不是一个词。但是, 在实际语言运用中, 有“透过”, 是一个动趋式的动补结构, 如“阳光透过纱窗射进屋中”。现在,“透过”已经与港台相同, 可以作为一个词用, 与介词“通过”完全相同。这样的用例我们一共检索到11个, 例如:
美国担心恐怖分子透过农产品散播病毒
透过上交会看上海轻纺工业
但是, 目前介词“通过”依旧很常用, 我们共检索到309个“通过”的用例, 其中介词用法的约有40例, 如:
英科学家发现通过电话线传播的病毒
介词“通过”与“透过”使用的比例约为3.6:1。
目前口语中只用“通过”。
5. 出炉
《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是“取出炉内烘烤冶炼的东西”, 因为可以烘烤或冶炼的东西并不太多, 所以长期以来它一直都不太常用。
时下,“出炉”用得却很多, 意思也发生了变化, 指某一事物出现、公布、发表等, 这样, 可以“出炉”的东西就不再限于面包、烧饼、钢水等, 而几乎是无所不包的了。比如以下的例子:
美国国会将出炉网络税法
最新《财富》全球500多强出炉
环球小姐今夜出炉
我们一共检索到32个“出炉”的用例, 其中用于原意的只有3例, 如“世界最大面包在巴西出炉”, 而另外29个, 就都是新义的用例了。但是, 这样的用例目前在口语中却极少出现。
6. 关爱
“关爱”就是“关心爱护”的简缩形式, 但是使用范围却比后者更广。比如,“关心爱护”的对象主要是人, 而“关爱”则既可以用于人, 也可以用于物。
前边提到,“关爱”在内地是一个新生词语, 以前不见使用, 而目前则很常用, 无论口语还是书面语中, 并且, 它流行后, 逐渐地就取代了原有的“关心爱护”, 并使之趋于消失。
我们共检索到6个“关爱”的用例, 而“关心爱护”的用例却一个都没有。“关爱”的用例如:
关爱汽车发动机
长安街电话每米一组, 电话局提醒多加关爱
因为标题的语言要求用词简洁, 所以有了“关爱”, 一般情况下自然就不趋向于用“关心爱护”了。小说语言没有标题那样的限制, 情况又会怎样呢? 毕淑敏《不宜重逢》全书中只有一例“关心爱护”, 没有“关爱”, 这可能与集子中的小说发表时间较早有关; 而在张欣的《爱又如何》中,“关爱”2例,“关心爱护”则没有。
把两方面的检索结果结合起来, 再加上我们平时的使用情况以及所见所闻, 可以认为, 目前“关爱”已经基本上取代了“关心爱护”。
7. 理念
对内地语言来说, 这也是个新生词, 它的意思与一直使用的“观念”基本相同, 但是用法大同中有小异。
我们检索到的“理念”有18例, 如:
一汽大众: 认为企业的价格理念正趋于成熟
创造全新的文化营销理念
我们检索到的“观念”有40例, 其中可以由“理念”替代的有27例, 如:
消费观念现代化: 中国1/4人想当老板
无法用“理念”来替代的“观念”如:
尸解举步维坚, 转变观念刻不容缓
观念滞后——许多国企对上网没兴趣
就我们所见,“理念”通常只作为定中结构的中心语使用, 不能直接做主语或宾语等, 而这正是有13例“观念”无法由“理念”替代的原因。这也就是说,“理念”与“观念”的使用, 是有范围之别的。
8. 挑战
《汉语动词用法词典》[^1]中列出两个义项: (1) 故意激怒敌人, 使敌人出来打仗; (2) 鼓励对方跟自己竞赛。所列用法中, 两个义项都有“动时量”“动趋”“动结”等, 但均未列“动宾”一类, 这也就是说, 至少在该词典编纂的时候[^1],“挑战”带宾语的形式即使有也不会很多, 所以才未能引起作者们的注意, 才没能作为该词的用法之一予以确认。
时下,“挑战”带宾语的用法已经相当普遍了。比如我们检索的结果中, 同一件新闻就可以有以下两种表达形式:
国产手机结盟向洋品牌挑战
国产手机结盟挑战洋货
我们一共检索到388个“挑战”的用例, 其中作动词用的有181例, 在这181个用例中, 不带宾语的只有9个, 带宾语的则有172个, 二者比例为1:19。带宾语者除上举一例外, 再如:
柳大华闭目挑战十二人获胜
二者的数量相差如此之大, 应该仍与标题有关: 因为“挑战”直接带动作的对象做宾语, 就省去了用介词引介动作对象, 即由“介——宾——动”变为“动——宾”, 不但结构趋简, 音节形式也发生了变化, 因而更适合在标题中出现。虽然我们检索的几部小说中都没有合适的用例 (即做动词的用例), 但是根据印象,“挑战”带宾语虽然很常用, 但却还没有把不带宾语的用法挤到一个很小的角落里, 应该说, 二者在一般的散文中都能时常见到。
9. 服务
《汉语动词用法词典》解释为“为集体(或别人的)利益或为某种事业而工作”, 所列的用法有“动时量”“动介”“动趋”等, 未列“动宾”一类。我们一共检索到810个包含“服务”的新闻标题, 其中用作动词的约有60个。在这60个动词用例中, 不带宾语的有50例, 带宾语的有10例, 二者比例为5:1。以下我们各举一例:
春节将至: 铁路新线为民服务
新潮微机服务武汉高校
现在, 内地无论在口语还是书面语中, 类似“服务社会”“服务四化”“服务大众”等说法和用法还是相当常见的, 这足以说明,“服务”带宾语已经成为该词的一种常见用法了。
10. 登陆
《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渡过海洋或江河登上陆地”。因为本身是一个动宾结构, 所以很长时间内“登陆”一直是不及物动词, 不能带宾语使用。进入新时期以来,“登陆”逐渐有了及物动词 (即带宾语) 的用法, 而到目前, 这已经成为它的最主要的用法了。
目前,“登陆”有虚实两种意义, 所谓实义, 即原来的意义, 其中的“陆”是实实在在的; 而虚义中的“陆”则正相反, 很多时候只是一个无义的陪衬。虚义“登陆”的用例如:
网络公司登陆全美500家发展最快公司排行榜
英国最佳流行演唱组合911将登陆中国
意大利球员登陆海埂
我们共检索到111个“登陆”的用例, 其中及物动词82, 不及物动词29, 二者比例约为2.8:1。及物用法的例子多, 是因为虚义的“登陆”几乎都为带宾语的, 而目前虚义用法又特别多; 不及物的用法少, 是因为它大都只用于实义, 而实义的“登陆”使用范围有限, 主要限于某些自然灾害, 特别是台风等, 而且这样的实义有时也有及物的用法。比如以下几个实义的用例:
艾琳飓风在美国登陆
强热带风暴漳州登陆造成严重灾害
5号台风今天登陆广东
由检索结果看,“登陆”的传统用法, 大部分已经被新兴的用法取代了。